祝融電推制造工廠試產成功,大型祝融電推性能達到設計目標,單臺推力56噸。
300KW的大型刑天激光炮也問世了,后羿電磁炮隨后也試制成功。
……
9月10日。
第一具朱雀戰機的機體在機體制造車間下線,被大型吊車轉運到了朱雀戰機的總裝配車間。
朱雀戰機的機體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空殼。
殼體進入總裝配車間后,前面工作都是在其內部進行,就像裝修房子一樣。
首先,工程師們會在里面安裝各種管道、電氣系統、絕緣物等。
因為是在機殼內部空間操作,無法全部使用自動裝配設備,很多工作還需要人工來完成。
如果有智能機器人了,對這種大型飛機的裝配才可能完全取消人工。
工程師們還要負責安裝用于飛行控制的電纜,同時完成內部駕駛艙的安裝。
跟著才是各類武器系統、雷達通訊系統、發動機、動力電池的安裝過程,同時固定連接它們的各種電纜、線路、艙體等。
在整個過程中,各個相關系統需要一查再查。
最后就是測試機翼飛行控制、動力系統的性能,然后就是保證它們能夠聯動工作良好。
基本到了這一步,飛機也快出廠了,整個裝配時間要用五天。
在朱雀戰機總裝配車間有五個裝配工位,可同時組裝五架朱雀戰機,一個月能制造最少24架。
這種大飛機裝配工藝目前還無法實現全自動化,有人工參與,裝配節奏就快不起來。
朱雀戰機的裝配不同于精衛無人戰機,后者體積小、內部空間更小,可采用上下機殼分離,把內部系統安裝完成后,上下機殼合攏焊上即可。
朱雀戰機體積和內部空間巨大,如果要保證機體不在高速飛行中解體,就只有制造成一體式,保證足夠的結構強度。
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加了總裝配難度,機體的制造過程也非常麻煩。
所以能保證一個月產出二十幾架,已經很不錯了。
好在朱雀戰機最終列裝數量不會超過三千架,一年生產200多架也能滿足逐步列裝的需要。
9月16日。
東海工程二期項目傳出喜訊,第一架朱雀戰機下線了。
鄧總、萬總等公司領導連同東海工程的項目成員齊集朱雀戰機總裝配車間。
由鐘成最后拔掉了被命名為朱雀一號的第一架朱雀戰機機體上的檢測電纜,宣布朱雀戰機問世了。
隨后朱雀一號被重型轉運叉車運出了總裝配車間,被放到了廠區內的專門機場上。
說是機場,其實就是只有四個足球場大小的停機坪,有五十個機位,可供五十架朱雀戰機起降停放。
因為朱雀戰機用不著五六代戰機需要的幾公里長的跑道,它們可以垂直起降。
朱雀一號被放置在一號停機位上,16根支撐氣缸柱被壓縮到只有2米的高度。
機身最終定型為機長18米、翼展24米、機身高度2米,通體黑色,就像一支巨大的怪鳥蹲伏在地面上。
工程師最后一次用儀器進行了檢測,確定沒有問題。
起飛準備就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