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進一步的優化就需要在實際制造過程中發現問題了。
鐘成讓其他人開始設計圖紙和制定制造工藝,他自己則開始了編制金烏工程實施方案。
編制大型機械制造行業工程實施方案,鐘成已經是第三回了。
從100億元投資的逐日工程,到1000多億投資的東海工程,到現今的金烏工程。
他其實是非常喜歡這種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那是最困難的研發工作完成后的實施階段。
那種把自己的想法最終變成了現實的成就感,帶給他極大的滿足。
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一個對國家對民族非常有價值的人!
鐘成考慮到東海工程的用地剩下來的并不太多,他本來計劃用于重型轟炸機或大型民航飛機制造。
一是本來也不夠,二是如果以后大飛機項目上馬后再重新規劃就很麻煩了。
至于逐日工程的用地早就用完了,后期土地都用得差不多了。
所以,他決定在紅星公司主廠區的北部,研發所的東部再推平十幾座大山用于金烏工程。
燧皇可控核聚變發電機組除了原材料、標準件及少量組件,其他的零部件全部自行生產制造。
這一系列的幾十個工廠建設下來,2萬多畝地也就七七八八了。
占地最大、投資最高的是總裝車間,按600臺年產量來算,一個月50臺,大概按10天組裝一臺來計算,需要建17個總裝車間。
這樣的一個車間比一個正常的廠房還要大得多。
經最終完成優化設計后的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長度仍然有300米、直徑有25米。
當然發電功率改成了100萬千瓦,趙主任認為200萬千瓦沒有太大意義,制造難度大了不只一倍。
為了實現標準化制造,趙主任建議按照統一的100萬千瓦規格。
100萬千瓦的電站可以供一個100萬人左右的城市用電,大城市就多造幾臺。
將電站盡量建造在使用地附近,可避免電力遠距離傳輸帶來的損耗。
燧皇可控核聚變發電機組的最后總裝肯定是在使用現場進行,但這樣的龐然大物就是分成幾十個大的部件,也同樣驚人。
鐘成完成方案后進行建設預算評估,得出的結論是投資將達到3000億以上。
如果將工期壓縮到半年,投資還會上升20%,達到驚人的3600億。
而建設三峽工程才投入了2000億元,其中還有五六百億用于移民安置。
金烏工程的投資將造出兩個三峽工程!
當然這個投資應該在三年內就可以回收,投資回報率非常驚人。
11月15日。
經團隊成員討論通過,鐘成把方案又拿給鄧總、萬總還有錢所長過目后,就把方案傳給了葉院長。
11月18日。
國家通過了鐘成的方案,金烏工程可擇日啟動。
11月20日。
金烏工程項目推進委員會成立,金烏工程項目進入籌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