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
用了三天時間,鐘成團隊完成了對第一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全面性能檢測。
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可以開啟批量制造。
隨著鐘成的指令下達,金烏工程再次提速。
組件生產工廠進入全面量產,計劃中的其它十六座總裝車間相繼竣工。
7月1日。
第二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下線,直接裝上火車,送往華夏南方的大都市廣市。
緊接著就是第三臺、第四臺……開始相繼下線。
7月13日。
第二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在廣市發電廠并網發電成功。
7月15日。
第三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在海城發電廠并網發電成功。
7月17日。
第四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在京城發電廠并網發電成功。
……
到了9月18日。
四十五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已經在華夏電力緊缺地區投入使用。
一共新增發電功率4500萬千瓦,相當于在不到一年時間,新建了兩座三峽水電站。
(PS:三峽水電站一共有32臺水電機組,單個容量就達到了70萬千瓦,其總裝機容量更是達到2250萬千瓦。)
華夏電力緊張局面得到了大幅緩解。
到年底時,還將有兩百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投入使用,將徹底解決華夏電力緊張的情況。
華夏從此再也不會缺電了!
這個時候,鐘成團隊的成員也從華夏的四面八方先后回到了北山。
這兩個多月時間,他們分批分組的隨著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轉戰四方。
順利完成了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安裝調試工作,并培訓出了一大批的專業工程人員。
后面的大規模安裝調試工作也就可以放手了。
到此時,金烏工程算是圓滿完成了。
9月21日。
鐘成參加了核聚變發電機制造公司的成立大會,程志東被任命為新公司的總經理,趙主任擔任了總工程師。
新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核聚變技術研發中心,繼續對燧皇核聚變反應堆進行后續研發工作。
目前新公司只生產制造這一種100萬千瓦的發動機組,造價約為24億,國內的銷售價格為30億,對外銷售價格暫定為40億。
今年就將實現營業收入9000多億,明年就將達到18000億以上,明年上半年就能收回3000多億的投資。
直接就能達到紅星重工集團總營業收入的20%以上,成為紅星重工集團內最大的分公司。
這就是一棵搖錢樹!
……
從外地回來后,趁著團隊正在與核聚變發電機制造公司進行技術資料交接的時間。
鐘成就在考慮團隊后續的研發課題。
由于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橫空出世,打亂了他原來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