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
與會的人員聞言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產值和利潤也太嚇人了!
直接就超過了現在整個公司產值的兩倍。
這是給了紅星重工再次騰飛的機會啊!
但是人事副總郭總還是有些擔心,他以前在北重集團就曾經負責過營銷工作。
“這么貴的逐日飛車會不會銷路有限?”
眾人都看向鐘成,鐘成苦笑著讓張總解釋一下,他哪有時間去研究這個。
張總介紹說,他們搞了這么多年的汽車銷售,對汽車市場的消費能力還是非常清楚的。
但為了穩妥起見,前一段時間他們也搞過多次問卷調查。
得出的結論是,僅在國內的十幾個一線以上城市,一年一百萬輛左右的需求是有的。
如果算上全國市場以及全球市場,一年五百萬輛真得不算多。
而且現在的車貸已經非常流行,潛在用戶群應該更龐大。
他言下之意,對于逐日飛車這樣超現實的高科技產品,很多人就是借錢也會買的。
張總接著又展示了一些具體統計數據,打消了一些領導的顧慮。
鐘成雖然沒有研究過這些,但卻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他對市場需求有一種粗暴的認識,認為只要是領先時代的工業產品就一定會有市場。
萬部長接著又介紹了工程實施的一些具體工作安排。
逐日三期工程的實施由電動轎車公司負責,桂彬研發小組提供技術支持。
夸父動力電池由已經單獨成立的紅星動力電池公司承擔。
由于近年來,動力電池工廠的產值和利潤不斷上升,已經超過了電動轎車生產。
紅星重工集團成立的時候,就把動力電池工廠從電動轎車公司劃出去了,陳強擔任了第一任紅星動力電池公司總經理。
小型祝融電推則由紅星戰機制造公司承擔,鄭義倫負責的戰機制造公司具有祝融電推強大的制造能力。
在原有基礎上擴大祝融電推的生產規模,正好把原本準備制造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地盤用上。
鐘成這樣考慮也就是為了將來戰機制造任務減量后,戰機制造公司有主營業務。
這樣一來,逐日三期項目工程就沒有必要再單獨建設祝融電推的生產工廠了。
而電動飛車的其它部件生產都可以直接使用電動轎車的配套工廠。
所以,整個項目看起來非常龐大,但實際投資并不大,也才80多億。
這也是因為紅星重工集團已經具備了龐大的制造能力,一些以前看起來非常麻煩的建設項目,現在實施起來都很輕松了。
萬部長又說明了逐日三期工程的工期。
11月18日開工,用半年的時間,明年5月18日第一輛逐日飛車下線。
明年7月正式將逐日飛車推向市場,明年年底達成年產100萬輛的任務。
最后,鄧總代表集團公司發表了總結講話,對工程實施人員進行了鼓舞。
電動飛車項目在鐘成這里算是暫告一個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