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與會人員提出了各自的置疑,設計師回答得口干舌燥,卻有強詞奪理之嫌。
鐘成理解北方造船廠員工的心情,眼看著辛辛苦苦設計制造的航母難產了,誰都不會甘心!
不過,常規動力航母相比核動力航母差距太大了,優勢幾句就能說完,但缺點別人卻可以輕易找出一大堆。
接下來上臺的是東南研究院的設計師,他就建議直接建造核動力航母。
他只說了核動力航母的三大主要優勢:持續續航能力、可以極大的減小艦島的規模以及沒有有害廢氣的排放。
核動力航母沒有常規動力航母必備的巨大煙囪,甲板上的艦島要小得多,內部空間占用也小。
航母上寸土寸金,每省一點空間,就能給艦載機留出更多的發揮空間。
說到底,航母是艦載機的母艦,能夠容納更多的艦載機是航母一直以來的追求。
常規動力航母在燃燒燃油的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
這些氣體一方面威脅著航母上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另外一方面也在加速航母的老化,降低航母的使用壽命。
不要低估航母行進過程中的“尾氣”,近十萬噸的航母,在燃燒燃油這一塊也是非常恐怖的。
而且,這些氣體的排放還有一個嚴重的潛在威脅,會干擾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這在和平時期可能并不明顯,但在戰時匆忙的環境下,一點細微的變化都將影響到飛機的起飛降落,更何況航母排放的大量不明氣體。
但鐘成很遺憾地發現,東南研究院的設計師還是建議采用核裂變反應堆作為了航母的動力來源。
他的解釋是核裂變反應堆技術成熟,相對安全可靠,相比現在的核聚變反應堆,體積也小得多,造價也便宜得多。
兩位專業造船廠的設計師中規中矩的設計想法說完之后,接下來的發言者表達的想法就千奇百怪了。
有人提出了組合式航母方案,戰時由十幾艘艦艇把甲板組合起來,為各自搭載的戰機形成起飛跑路,平時各自散開。
這樣既降低的制造成本,又有安全保障,而且可根據需要,組合出超大型的航母。
也有人提出了建造1000萬噸級的浮島式超巨型航空母艦,一次可搭載幾千架各式戰機,并且搭建強大的武器系統,打造成戰爭堡壘。
只有海軍方面的人提出的意見比較有建設性。
他們認為現在正在列裝的朱雀戰機和畢方戰機以及精衛無人戰機都不需要飛行跑道,是不是可以把這些戰機分散在其它一些大型水面艦艇上。
他們的意見其實就是不要航空母艦了。
這才是當前國家為什么對航母建設舉棋不定的主要原因。
但一些參會人員提出的反駁意見也讓軍方的人無法辯駁。
大型水面艦艇如驅逐艦、導彈艦、護衛艦、綜合補給艦等都有各自的功能,艦艇上的每一寸空間都是有用的。
現在要往上面放大量的戰機,必然會導致重新的設計改造,這個工程量不如直接造航母了。
另外,現在的海戰方式都是以航母為作戰中心,其它艦艇的功能都是圍繞保護航母設計的。
現在把每一艘艦艇都弄成了航母,誰來保護它們?
在實戰中如果被擊沉,任何一艘連帶著其上搭載的戰機損失都是難以承受的。
這種去中心化的設計方案問題同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