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釣魚法并不復雜,楊正先選了個樹,用狗腿刀剝開外面表皮,露出里面一層灰白色的內膜,普通白紙厚,但韌性十足,撕下來一條可以當線,搓揉在一起可以當繩子用,非常方便。
楊正小心地去掉一大塊樹皮,長有一米左右,把里面的內膜小心的剝下來,走到河邊,撕下來一些,找了個堅韌一點的小木棍和一根魚骨交叉放在一起,用這些樹內膜捆住,成勾狀,一個簡單的魚鉤就做好了。
之后,楊正附近轉悠了一圈,找到一些細藤,收集好,又看了幾根雞蛋粗細的樹棍回到河邊,先將樹棍一頭削尖,另一頭做成鉤狀,再將樹棍打進河岸泥土中,斜著伸向河流方向。
楊正一口氣做了五根同樣的樹棍,分開一些距離砸進河岸,全部都伸向河面,然后又砍來五根足有四米長的樹干,每一個都有雞蛋粗細,韌性十足,楊正將一根韌性十足的細藤捆在樹干上。
樹干的一頭削尖后刺進深深的泥土中,再用短木棒做了個鉤子,將綁在樹干上的細藤另一頭綁在木棒上,往下拉,樹干被微微拉彎,形成張力,木棒另一頭勾住打在河岸邊的鉤子上,樹干被穩固住了。
楊正試了試,趕緊還不錯,便取下來,將樹皮內膜撕下一下,搓成細繩,細繩一頭綁在木棒上,另一頭綁在簡易的魚鉤上,一個簡單的釣具就做好了。
河岸邊不缺魚餌,楊正翻開一塊石頭,露出了下面的蚯蚓,把蚯蚓拿起來,串在魚鉤上固定好,丟進河水里,再把木棒掛在伸向河面的鉤子上,只要有魚上鉤,吞了魚餌肯定會掙扎。
木棒和鉤子上下勾的比較緊,但不能左右移動,一動就松,壓彎的樹干就會彈起來,而魚咬鉤后肯定會亂沖,帶動鉤子松動,樹干通過張力一彈,就把魚拉上來了,很簡單,卻很實用的自動釣魚法。
楊正一口氣做了五個,能不能有收獲不得而知,但河岸邊發現了大魚尸體,這條河里面肯定還有別的魚,食物異常緊缺的時候,多準備一些總是好的。
之后,楊正看看四周,帶著裝備來到樹林中一棵茂盛的大樹下,樹林很密,有很好的遮風效果,但這里有水,有水就意味著生物較多,萬一晚上睡著了有狼或者熊過來怎么辦?楊正不得不多想些。
大樹上去四五米高左右樹杈恣意生長,很密集,楊正放下背囊,背著一大捆還沒有用完的細藤爬上樹,選了個地方停下,然后用狗腿刀砍伐起來,十幾分鐘后,楊正砍伐了三根粗大一些的樹干,墊在腳下,再用細藤捆綁好。
之后,楊正繼續砍伐小一點的樹干墊在下面,一一用樹藤捆好,一個簡單的平臺就做好了,楊正不放心,又看了一下搭建在平臺上,周圍用樹干圍城欄桿,避免睡著了滾下去。
一個小時后,一個簡單的臺子就搭建好了,楊正看著手上的狗腿刀感慨起來,太好用了,要是一般的工具根本不可能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