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萱萱走到門口的土坡前,環顧這個村子時,有一種很奇異的感覺,就像是游子離別數十年后,歸來時有種油然而生的莫名鄉愁之感。她覺得這個村子很熟悉,但這種熟悉卻不同于尋常,是隱約的,彌漫在整個空氣中的,像是要喚起前世的某種記憶,說不清這種熟悉的感覺從何而來。
陳萱萱看到左邊不遠處一座荒涼的老屋露出來一面斑駁的白墻,便自行腦補自己住在那里是什么感覺。尤其是不遠處的池塘,太讓人喜歡了,恨不得自己家門口也長一個這樣的,好天天可以看。
陳萱萱沿路走到一處廢墟,廢墟旁邊是一大塊空坪子,坪子沒有長草,地上散落著幾塊大青石和無數個小石子。她對廢墟比較感興趣,覺得那廢墟的位置原本是有一間房子的,沒來由地這樣覺得。陳萱萱仔細看那些青石,石身歷經風吹雨打,寫滿了年代的滄桑,只依稀可見上面殘存不多的幾個圖案。她和堂妹待了好一會兒,堂妹明顯有些無聊,看得出她很想走卻又不好開口。陳萱萱故意捉弄她道:“我看到過這里!”堂妹撇嘴不信,說“你又沒來過!”她知道!可……她真的好像看到過。
這時滿舅婆走了過來,給了她們每人一抓糖,說她們今天不回去了,要留她們在這里過夜。陳萱萱問奶奶呢?滿舅婆笑著說,“是你們奶奶叫我來告訴你們的。”還說奶奶已經應好了,明天再走。讓她們放心去玩,等吃晚飯的時候再叫她們。同時,滿舅婆還叫了另外一個和她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兒過來陪她們一起玩,談話間才知道她是大舅公的孫女,叫萍萍。萍萍說帶她們到處看看。于是,三個小女孩就到村子里去找好玩的地方。
萍萍帶著她們穿過沒有長草的空坪地,沿著坪地旁邊的坡往下走。坡旁是一圈弧形的青石板臺階,萍萍踩著臺階一蹦一跳下去了,堂妹也跟在后面跳。陳萱萱看著面前透著青光,被磨得光滑的青石臺階,不知道為什么,腳懸在半空中,半天不敢落。在遲疑間,不禁回過頭去看那個空坪地,恍惚間似乎看到了那個坪子的中間有個木牌坊,牌坊的下面,有一個頭上纏著青花布頭的男人放了一擔谷子,靠在石柱上歇涼,那人坐在地上伸長了腿,用手里的草帽扇涼。
萍萍和堂妹兩人走到了臺階中間,見陳萱萱半天沒有跟過來,催促著叫道“快來呀!快來呀!”陳萱萱來不及多想,也跟了過去。走下臺階后,陳萱萱才驚奇地發現,這個不長草的空坪子是一個高高的、用石頭砌起來的臺子,下面這面墻用方方正正的青石碼得整整齊齊。她問萍萍:“這是什么?”萍萍說“我媽她們叫月臺。”“月臺是做什么的?”萍萍回答不上來,略微思考了一下,說“可能是看月亮的吧!”三人都覺得有道理,不然怎么叫月臺呢?肯定是看月亮的。
到了月臺下面,陳萱萱見有口井,井一點都不深,還沒她們三小孩子高,井口用長條形狀的青石砌得方方正正,她們去井里舀了點水喝。喝完水在一旁玩,陳萱萱見井旁還有另外兩個池子,清澈的井水咕嚕咕嚕往外冒,依次從井里流入下面那兩個小小的、方方正正的淺水池子。陳萱萱從沒見過,問“這里是做什么的?”萍萍說“好像是洗衣服的。”“你們就在這里洗衣服?”萍萍回答“是啊!我媽說以前的人就在這里洗衣服的。“以前的人?”萍萍繼續說道:“對啊,以前的人。現在家里有自來水了,所以不用到這里來洗了。”
以前沒有自來水,人們靠這口井過日子,家家戶戶煮飯煮菜、洗衣服、洗馬桶都指望它,為了避免把井水弄臟,就在外面砌出了兩個小池子。陳萱萱仿佛看到了在那兩個小淺池里,有幾個婦女在洗衣服、洗青菜,她們正在說說笑笑干著手中的活,不時走來一兩個肩上挑著木桶的男人或女人來挑水,聽到說笑,也加入她們們的話題,話越聊越精彩,等到桶里的水舀滿了,還意猶未盡,戀戀不舍地挑水回去做飯。老一輩的都說“井水越喝越旺”,陳萱萱以前小,不信。長大后再到桐花磥,看到那口井干涸,井底的淤泥比誰還要多時,有些話才不得不信。
井邊不遠處有一個不大的池塘,先前在舅公屋門口看見過。池塘中間有一蓬枯黃的荷葉,一些干枯的荷葉被風折斷,半掛在莖上,半落入水中,只有幾只細小的蓮蓬還執著地堅守著,不肯落水。陳萱萱心里想著,要是現在是夏天就好了。正當她盯著枯連蓬發呆時,萍萍她們又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