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陳燕十七歲了,有不少人向李美鳳詢問陳燕的個人情況。
李美鳳挑了好幾天附近幾個寨子的小伙子要介紹給她,她都拒絕了。
也有不少親戚朋友來問過,她也是一個都不滿意。
也不是她挑三揀四,主要是人家介紹的那些吧大多數她都認識或者多少聽說過。對方的缺點她也都知道了,這個會打牌,那個愛喝酒,還有那個太矮了,這個年紀大了。
再加上她不打算那么早結婚,還沒有去過昆明,弟弟妹妹也還小,她怕她結婚后不能照顧家里,所以一直沒著落。
直到有一天嫁在鎮上的一個親戚回村,晚飯后她到河邊散步遇到了正在澆菜水的陳燕。
陳燕干活手腳麻利,做事情風風火火的,三下五除二就澆完了菜水。
那人問身邊的婦人“那是老陳家的四丫頭嗎?都那么大了,這模樣長得還真是水靈啊!有婆家了嗎?”
不說還好,一說站在旁邊的婆娘們就七嘴八舌滔滔不絕了。
“還沒婆家呢,好些個媒婆來問過了,她都看不上,她媽又做不了她的主。”
“是啊,這丫頭可有主意了,現在是她家的頂梁柱呢!”
“脾氣沖得很,一般人怕真是拿不住她的。”
那人只是笑笑,也沒說什么就走了。
陳燕叫她做“四姨”,當然是旁支的,并不是直系。
第二天晚上四姨就到陳燕家串門了。
正是葡萄成熟的時節,幾個人坐在葡萄樹下的石頭上聊天。
四姨問她“聽說你還沒許人家,西龍街上我有個侄兒,今年23歲了,家里窮些,還沒找到媳婦,你愿不愿意見見?如果愿意我安排你們見一面,你們要是看對眼了那也是我的功德一件,倘若沒緣分也沒事的。”
陳燕見多了周邊寨子的男人,如今來了個鎮上的倒是有了些新鮮感。再加上對方是街上的,激起了她骨子里流著的經商血液。
不過表面上她還是保持著矜持的。
陳燕淡淡的回答“見見也行,但成不成那是后話。”
“這是自然的,現在不是都流行婚姻自由嗎?我就是看你們都單著就順便介紹一下,行不行的還是得你們年輕人自己說了算的。”
陳燕想,得問問他這侄兒是干什么的,別是個整日里游手好閑的地痞流氓就坑人了。
“你說的這個侄兒是干什么的?人本分老實嗎?”
那親戚鄭重非常的答她“是個剃頭匠(也就是現在的理發師),日子嘛還算過得去。要說人品可算是我見過最老實的小伙子了,而且聰明好學,也孝順。你嫁過去他一定會對你好的。要是不好的我哪能介紹給你,憑你這長相身材和勤勞,這十里八鄉的好人家還不多的是讓你挑選的。”
聽她那么一說陳燕來了興致“那他在西龍哪里剃頭呢?有沒有上過學?識字嗎?”
“就是村委會樓下,我下次帶你去見一見。上到小學吧,成績是好的,可惜他母親身體不好,家里沒錢。那孩子從小懂事,自己就回家做些小營生了,怎么說也不去上學了。要是一直讀,說不定能讀出去的。”
陳燕仿佛看到了自己,皺了皺眉頭道“我下次去街上賣洋芋的時候可以安排我們見見。”
那親戚點頭道“好好好。你兩挺合適的,兩個人都是嘴皮子好,結了婚天天講個沒完沒了!”說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自從聽說有人介紹西龍劉家的小伙子給她,村里各種流言就跑到她耳朵里了。
有說那家一貧如洗揭不開鍋的,有說那小伙子有殘疾腿腳不好的,居然還有人傳他已經訂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