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后不久陳燕就經過劉秋的介紹到昆明打工了。
陳燕的主顧不是別人,就是劉秋口中那個抗美援朝老戰士劉家光的老婆。
她的老婆江園開放前是在國營的旅社里做主任,后來因為劉光職位調動跟著一起到了昆明。改革開放后她在家門口的街上擺攤賣涼卷粉,生意相當火爆。
她聽說劉秋要給自己的未婚妻在昆明找份工作立刻說讓劉秋帶著人來昆明,自己的攤子正需要幫手呢!
江園是個十分有頭腦的女人,其實她的米線攤子就算少一個人手也過得去的,就是忙一點,累一點。而且陳燕來了她是要開工資的。
但她是勢必要留陳燕在自己的攤子做事。一是因為劉秋的家庭條件并不好,他過了今年就24了,如果陳燕到其他地方打工重新遇到個喜歡的,那劉秋不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嗎?
這個劉秋打小就懂事,為人也謙遜和善,是所有親戚中她最喜歡的孩子了。怎么說她也得幫他留下這個老婆。
于是直率的陳燕跟著劉秋傻樂呵著去了昆明。
那時候米軌還通著,劉秋帶著陳燕從火車站坐了一天綠皮小火車到達昆明火車站。
陳燕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左看右看,東張西望,她眼睛都看花了卻是一刻也停不下來。
劉秋問她要搭車還是步行,她早就坐火車坐得頭暈眼花了,哪里還會想搭車?而且這街上那么多新奇的玩意兒她都還沒看過呢“走路吧,我腳程快得很,就算昆明有北京大我也能走到你三大伯家里!”
于是劉秋就帶著她慢悠悠的逛著街走著。
“這屋子用什么搭建的啊?好幾層呢!”陳燕指著東風路上的紅磚房問。
劉秋道“都是水泥和紅磚砌的。等咱將來有了錢也用水泥和紅磚蓋,雨天也不怕回潮,麥子和玉米放在樓上也不會生霉。”
陳燕腦子里立刻浮現出自己家未來的紅磚房了,她像只歡快的小鳥,在劉秋周圍嘰嘰喳喳的扇動著翅膀。
一會兒問他“是不是昆明人都有自行車?”
一會兒又指著藍白色的大巴車說“你看這鐵皮做的大巴車,要是咱們鎮上也有一輛就好了!”
走過南屏街的電影院時劉秋指了指氣派的門頭“這就是昆明的大電影院。”
陳燕抬起頭看看那棟樓,她問劉秋“那墻上的四個字你知道怎么念嗎?”
“電影預告。就是指最近電影院在放映的電影預告!”
陳燕呆呆的望著他“你也是小學畢業的,怎么你認識的字比我多?”
劉秋道“我雖然是小學畢業,可我一直都在看書看報,聽收音機。家里還有本新華字典,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我就自己查一查,下次就知道了。”
陳燕點點頭“那以后你能教我也識字嗎?”
“那是自然。***說,落后就要挨打,你不識字你就落后了,就得挨打!”
陳燕蹙眉“我不識字我也不能挨打,誰打我我就打他!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