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趕慢趕終于趕在12月來臨前把山圍好了。
秦局再來象山的時候象山整個大變樣。從山腳去食堂的路再也沒有泥濘了,道路上亂七八糟的電線也沒有了,一個高高的大鐵架上有一個四四方方的大變壓器,山的四周全部用鐵絲網圍起來,陳燕散養了不少的土雜雞和烏雞,大公雞在里面,人一拿著玉米過去雞就圍過來,知道是吃的來了。
秦局長笑呵呵的拿著玉米灑給樹林里的雞吃,一起來的工作人員拿著尺子順著圍欄量,雖然圍欄只能報五萬元,陳燕這圍欄的長度已經超出報上去的米數三倍了,但還是要按照規定量一量才好。
量好圍欄后一行人又去量水泥路的長度,雖然肉眼可見這路起碼有一公里左右,但工作人員還是拉了皮尺量了100米的距離填寫下來。接下來又去看了新拉通的自來水。
秦局站在蓄水池邊看著自來水嘩啦啦的從水管里面淌進蓄水池笑道“我們要幫補的農民創業者就應該是你這樣的,補助一百米你修出一公里,補助五萬元你干二十多萬元才干得出的事情。我知道現在有的人光想著拿國家發下來的補貼,實事兒倒是沒干多少,如果人人都和你一樣掏心掏肺做事業咱們的鄉村振興不是夢啊!”
陳燕謙虛道“哪里哪里,比我優秀的創業者多了去了了,我也就是運氣好,遇到了你們這樣的好領導,在我困難的時候一次次伸出援手來。還推選我出去交流學習,讓我思想也跟著不停進步,如果沒有你們的幫扶,就沒有現在的陳燕!”
秦局一行人并沒有留在象山吃飯,說是還要去其他養殖場驗收。陳燕送他們離開后就準備去鎮上,這些日子都顧著山里了,沒有好好去看過飯店,接下來得去好好看一看飯店了。
驗收合格后陳燕就等那22萬補助款打到她的賬戶上了,她心情好,嘴角忍不住上揚起來,慢悠悠的踱著步子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以后再也不怕下雨天開車拉飼料進來車輪會陷進泥里了。
電話鈴想起來,是陳春林打來的,她接了電話道“春林,有什么事情?”
陳春林猶豫道“姐,是這樣的,現在三姐她們都在你那里,兩個孩子也在你家吃住,每年還有肆萬元的工資。你也知道,家里種地實在是收入太少了。現在陳勝已經在上小學了,又剛生了二胎生活著實困難,我想著可不可以難為你幫我們在廠里謀個職務?”
陳燕一口應下“當然可以!什么難為不難為?都是自家兄妹,你不要客氣!我也知道你難,現在咱媽也在山里幫天佑他們帶老大,你們又要顧兩個孩子,又要顧莊稼,生活也難。你和王芬收拾一下東西,什么時候方便就什么時候上來吧!來了以后我給王芬安排個相對輕松的活計,孩子也可以顧一下,要是實在忙的時候媽在山里讓她幫忙看一下也可行!”春林算是家里的長子,在農村長子是要在家里繼承家業,照顧老小的,所以陳燕雖然一直知道春林日子不好過也沒主動開口提過讓他道廠里上班的事情。但是現在李美鳳也和陳天佑小兩口住在象山,那老家只有春林和王芬帶著孩子了,如果一道出來倒也無所謂。
陳春林和王芬第二天就來了,一家四口把家里的馬和豬都賣了,帶著被子和簡單的衣物就來投奔陳燕了。
原本陳燕和劉秋他們住的石頭房已經空置許久了,自從路澆灌成水泥路,劉秋又買了五菱榮光之后陳燕和劉秋都是早上六點道山里,晚上八點左右又回去的,山里住的工人多,也不怕盜賊什么的。陳燕也問過道山里務工的人愿不愿意去那間房子住,雖然那房子比員工宿舍好多了,卻沒一個人愿意去住的。都說里面死過人,瘆得慌。這下春林一家來了剛好不用找住處了。
劉秋用面包車拉著他們一家和他們的行李被子到石頭房前,他腿腳不便就沒有下車。
王芬把老二陳恒背在背上,手里牽著老大陳勝上了臺階。
陳燕幫他們扛著一大袋子被褥跟在她后頭“弟媳,你們放心住這兒,沒有什么鬼啊怪啊的!你別聽山里這些工人胡說八道,都是閑著沒事兒瞎掰扯的。”
王芬扯出一抹牽強的笑來“你放心,我什么都不怕的!連窮都不怕了,我還怕鬼不成?”
陳燕知道她在內涵她嫁給春林沒過過好日子,尷尬的點頭道“沒事兒,窮苦的時候有,好日子也會有的!做人啊,只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就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
王芬嗤笑道“我可沒你那么好命,嫁一個有頭腦的男人!”
春林就走在他們后頭,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一口大氣都不敢喘。陳燕心里有些惱火,但還是忍了下來,自嘲道“有什么頭腦啊?還都是我辛辛苦苦的熬了那么些年才熬出頭的!”說著幾個人進了石頭房。
王芬進去后坐到沙發上放下孩子給孩子喂奶,陳燕把東西放到屋子里,摸摸王芬懷里的孩子道“瞧瞧,多機靈啊!這孩子將來學習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