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冬季,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全面吹響,陳燕不是什么大老板,但她也成為了這場攻堅戰中的堅實力量。
2016年的開春,陳燕帶著協會的三十多個農戶在大麥地的葡萄地里教大家如何檢查葡萄的芽點,如何分別要留和不需要留的多余芽點。
這個鄉鎮是個垂直地帶型的地區,象山的海拔高出大麥地的200米,每年的葡萄同時催芽后也是大麥地下面的先發芽,所以陳燕的教學地點躲在大麥地,有時候也會在象山。
三十多個農民,大部分是象山生態養殖協會的會員,跟著陳燕種葡萄的。葡萄的種植技術比一般的水果要求高的多,所以陳燕經常到地里給大家講解自己的種植經驗,也會學習別人的經驗。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農業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來問問她,甚至有些農戶連化肥農藥都是和她用一模一樣的。
這幾年陳燕的養殖場發展的很快,加上協會帶動了周邊很多的農民致富,現在陳燕這里成了全市先富帶后富的典型。
陳燕剛給大家講解完,站在田埂上休息,就接到了市里打來的電話。說是因為脫貧攻堅戰的緣故現在市里新來了一位市高官,想到陳燕這來看看。
陳燕自然是一口應下的。
聽說這個市高官抓扶貧工作頗有一手,陳燕就更開心了。15年,云南還有大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陳燕這里就有好幾戶,長工里頭熊榮,小八,張國家這幾乎都是貧困戶。短工就更是多,每次做工有五十個人的話,里面就有十幾二十來個是建檔貧困戶。希望在這位新來的市高官領導下,能夠摘掉他們的貧困戶帽子。
這次電視臺也來了,說是還要給陳燕做個關于她帶領村民們致富的采訪。
書記姓楚,是個中年人了,微胖,穿著樸素,灰色夾克下一件襯衣。
陳燕站在協會的辦公室門口等他。
車靠著路邊停下,陳燕走上前去迎接,來人下車與陳燕握手后便道“去看看你們協會的辦公室吧!”
陳燕和他走在前面,后面還有些工作人員,前面是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扛著攝像機和照相機跟著他們拍。
墻上掛了一個投影儀,當初建立協會陳燕自己出了一萬元的注冊基金,也沒收會費,這套攝影儀還是市科協給買的。
側面的墻上掛著協會的章程,理事會成員的照片和名字,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宣傳欄,上面全是陳燕帶著協會會員外出學習和她在田間地頭培訓種植戶,在養殖場培訓養殖戶的照片。
書記問她“有沒有特別典型的?”
陳燕指指李才正喂著羊的照片道“這一家。雖然他家不是貧困戶,但他加入協會以后和我們一起種植葡萄,后來又養殖黑山羊,和我們一樣走了套養種植的模式,現在年收入基本有十六-二十萬。是以前務農的好幾倍了。”
“那工人呢?我聽說你這里常年招收貧困戶務工。”
陳燕點頭道“是啊!有一戶貧困戶,在我這打了幾年工,領了二十多萬的工資回家蓋新房子了。他新房蓋好的時候我們還去他家吃了酒席。三層樓的小洋房,很漂亮!”
“那現在廠里有幾戶貧困戶”
“有三家建檔立卡的長工。平時葡萄地里有半年用短工,基本一天有十多個貧困戶會來做工的。我找人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他們。”
“你帶我去見見你廠里的貧困戶。”
陳燕就帶著他步行到雞舍,因為離小八養殖的自動化雞舍比較近就先去了他那里。
早晨是母雞下蛋的時間,他們進去的時候小八正站在自動化的設備前手腳麻利的把從傳送帶上運出來的雞蛋撿到雞蛋拖里。
兩個機器運作著,小八的老婆也在旁邊的設備前撿著雞蛋。
“你去撿著雞蛋,讓小八過來說話!”陳天佑跟在陳燕身邊,陳燕想著要是臨時要個使嘴的人才方便。現在果真是用上了。
小八穿著白色的長衣走過來,他比較高,身材魁梧,走到陳燕他們跟前,頭微低“老板娘,啥事?”
“這位領導有話問你。他問你什么,你實話實說就好!”陳燕指指書記。
小八點頭道“問吧!”
“你一年工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