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不從安排者,試圖擅自逃離者,當眾施以重型,該以何種方式用刑,本王已經為你準備了一人。此人名張孟,他知道刑罰的滋味,也知道如何去做。
你最好挑了時間在他們臉上施以烙印。臉上帶有刑字,各地百姓遇見也不敢去救。如此,即便他們有人真的逃離了這里,沒有吃的也走不遠,離不開我西楚。”
陳黔也不是什么仁愛之人,對于項羽的這些話自然是沒有任何異議,當即鄭重的應了下來:“末將定不會辜負項王的重托。”
“讓你來此,就是本王信的過你。所以,最好不要辜負了你剛才話。”
“諾。”
二人面前就是推車拉土或者背石塊的降卒。兵卒們在周圍嚴格的值守。
這次的工坊建造依舊是以當下主流的土木加石基的結構。
項羽也想過是不是可以嘗試一下燒磚,因為他的腦海中有這方面的一些知識。
可思來想去,感覺燒磚對于眼下的土木結構而言,防御和耐久度是高了很多。可也麻煩了很多,項羽只想盡快可以讓工坊開始生產。
再者,燒磚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簡單。首先一點就是木炭,雖然如今可以用水冷卻燃燒的木柴獲得木炭,可這方法卻是太慢,砍伐木柴,再制取木炭,然后又是挖土打胚。這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
而且真的著手建造時,項羽覺得問題還會更多。就好像看似簡簡單單的炒菜,給一本菜譜,不同人按照同一本菜譜做出的味道會有很大的差異。
在沒有更多科技設備支撐的條件下,這些費時費力的東西,項羽只能暫且放下。因為沒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做這些事情。如果以后統一了,人口開始恢復,磚窯這些自然可以去做,哪怕第一次失敗了,也有的是時間和人力去改進。
在離開的時候,項羽的心其實是痛的。這里面有太多太多人的背影。他們像是數千年后那個世界里,自己的哥哥,自己的親人。或者要好的朋友。
可之所以狠心,因為身處這個位置,他明白自己必須這樣。就像大多數帝王會去選擇寧可殺錯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因為這一個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像曹操那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也不要天下人負我。
如果王不能以一種手段凝聚百姓,那這個國家就是一盤散沙,國終將不復存在。就好比大周,春秋時上百的大小諸侯尊禮,所以周只以禮相待、以誠相待就可以存在。
可當某天一些諸侯或者說諸侯下的(韓趙魏)不想尊禮了,感覺自己本事和功勞都比你大,憑什么你來做天子的時候。沒有血腥手段、甚至連天子直屬大軍都沒有,只講禮的大周天子,也就成了空殼,沒有人再把他看在眼里。
一步步的走著,那猶如時代巨人一樣的雄壯身影,卻仿佛被抽去了一絲靈魂。
項羽的腳步隨著垂落的夕陽而變得緩慢。
一個人走。這條路他只能去一個人走,因為這世界上不會有思想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他只能去認可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不要天下人負我’。
微風揚起了身后血紅的大氅。項羽的呼吸變得沉重。
遠離了建造場地的喧囂。他再聽不見其余的嘈雜。
一顆心不停的猛跳,雙耳中也只有自己的心跳聲。這是思想壓制內心的結果。人做事終要靠頭腦,而不是心中的感受。
看著夕陽,那眼角微微的濕潤了。
一滴淚珠垂下。這是他為身后兩萬六千降卒感到心痛的淚,也是自己從此揮別數千年后認知的淚。
這是他對數千年后美好年代的告別。也是思想融入這個時代的開始。
心痛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進入了精神病人的世界一樣。他想把正常和更加先進的思想傳給這個年代。可在這之前,他得先想辦法讓這些精神病人能夠明白他到底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