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陳誠才明白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個男人究竟經歷了什么,沒想到他不僅是人販子,他曾經的孩子居然也是被人販子拐賣的。
后面的三個孩子身子一抖,似乎被突然出現的聲音嚇到,但是迷迷糊糊之間也只是看了下環境,發現還在車里又睡著了。
陳誠本就側著身子,自然把這一幕盡收眼底,不由得吐槽道:“要不是我這個靠譜成年人在,這仨孩子是不是就被拐跑了……”
司機似乎陷入了自我絕望的狀態,也不管身邊的只是個孩子,也沒在意為什么這個孩子能口齒伶俐的說出這樣一大串不符合年齡的話,陳誠的目的已經達到,這個男人已經心理破防了,幾乎是倒豆子一般的說起了自己的事情。
“小林他……他不在了!他被人拐走了!”司機死死抱著頭,顫抖著看向被放在大腿上的照片,“都是我沒看好他!”
司機的自言自語,揭露了他的經歷,他有個兒子,三年前也就和陳誠他們一般年齡,只有三歲的小林在一次幼兒園提前放學的下午,被一個陌生人帶走了,園方拒絕承擔責任,稱當時是小林自己說認識那個人并和他走的。
向警方尋求幫助,但因為缺少必要的搜尋條件,除了孩子的名字和照片里的長相其他的信息一概不知,警察只能保證在本市范圍內加強搜索,但整整三年也沒有任何的消息。
三年前正是人販子猖獗的時間,直到最近一年內才開始嚴厲打擊整治這種犯罪行為,可是據統計在此之前能夠被記錄的案例已經有超過三百起,被拐賣的兒童更是達到了四百人之多。
在十幾億人口的神州面前,這幾百個孩子似乎只占了幾個小數點的分量,可他們背后代表的是同樣幾百個家庭,這樣的事情引起了社會重視,開始普及人販子的存在,加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可是對這位司機來說,這些都遲了,他的兒子不會再回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
這個家庭失去孩子的痛苦讓夫妻倆精神幾近崩潰,失去了共同的未來,最終走向了這段婚姻斷絕的結局,但司機依然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孩子。
他想到了一個主意,一個堪稱讓他從一個失去孩子的可憐父親化身惡魔的可怕主意。
他也要做人販子。
只有接觸這個黑暗的行業,才能了解到這群人的動向,知道哪些孩子會被送往何處,這位父親沒能從幼兒園那里得到任何幫助,也沒能從公安機構處得到任何進展,張貼了無數次的尋人啟事也沒有任何人聯系,他已經走投無路了。
他成功過一次,作為進入這個行業的投名狀,只有真正做過這樣的事情才能讓他被那些“同事”所接受。
這種事情怎么可能做到?他也是孩子的父親,更何況是一位失去了自己孩子的父親,讓他再次親手做出這種自己被迫接受的事情,他不可能做到……
那個孩子哭得很厲害,司機將他帶到了隔壁市的農村,祈禱他長大后能夠找到回家的辦法,就這樣將遲遲猶豫著沒有踏入這扇灰暗大門的另一只腳挪了進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