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兼智力測試的老師真的是媽媽給疑惑開門,疑惑到家了,這算是哪門子回答?
“陳誠怎么會不是小朋友呢,你今年幾歲呀?”
“我六歲。”
老師尋思也沒錯啊,六歲還不是小孩子嗎?
“六歲也還是小朋友呀,難道說小陳誠已經是大人了嗎?”老師有些好笑的反問一句。
“我也不是大人,但我的確不是小孩子了!”陳誠嚴肅的說道,隨后補充了一句:“只有幼兒園的才是小朋友,我現在是大朋友了!”
老師給他逗樂了,雖然這不屬于測試的一部分,但是這孩子古靈精怪的樣子顯然也很聰明,那些邏輯思維上的問題完全可以后天再糾正。
“好好好,陳誠是大孩子了,那我們準備回去吧。”
老師帶著陳誠回到教室,沈莉晴馬上就跑上來問了。
“老師,情況怎么樣?”
“孩子很聰明,我以教學了快十年的眼光來看,這孩子以后肯定是個天才。”老師很篤定的說道,緊接著話鋒一轉道:“不過嘛……”
“不過什么?”沈莉晴緊張兮兮的,搞得陳誠都無語了。
你兒子聰明不聰明,你難道看不出來嗎,這么在意老師的反應做什么。
但也不能這么想,誰家父母不覺得自家的孩子聰明呢,但真要說還得是專業教學生的老師眼光更具有客觀性。
老師幾度欲言又止,隨后還是委婉的開口道:“沈女士,你平常觀察孩子的時候,有沒有說一些不太符合年齡的話?”
“有什么問題嗎?”沈莉晴是真不清楚,表現得也是很茫然的樣子。
到底是新手家長,對于教育孩子這方面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都不在意,這大概也是為什么有部分家長會選擇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帶的原因,除開工作原因沒時間,更多的是因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已經有過帶孩子的經驗了。
陳河名平常在陳誠面前沒啥忌口,那些大道理也都是張口就來,陳誠這孩子吧也沒出現過好奇自己父母說的話是什么意思的情況,總是默默的當個小透明,陳河名還擔心過他會不會有些內向呢。
沈莉晴說話沒有陳河名那種處處是道理的感覺,但也跟著陳河名的習慣走,沒在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否能理解,最多在逗逗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聽起來比較幼稚的語氣,也是孩子喜歡的語氣來對話。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孩子也會下意識學習父母的行為模式和對話方式,乍一看似乎沒什么大礙,但是孩子的心思還不夠成熟,諸如粗口之類的話,或者太難懂的道理對孩子的理解能力形成不利,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位老師分享了一下教育經驗,畢竟他們只負責帶孩子學習六年,之后孩子漸漸長大,很多問題肯定還是需要由父母來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