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打鬧著往回走,不一會兒便看見那塊懸掛在診室門楣上方的‘望山醫館’牌匾,他們從診室旁邊的大門走了進去。
“爹,娘,我們回來了。”
馨瑤一進門口就大聲喊道。
穿過前院,入得正廳。劍離見姜烈正在偏室分揀草藥,便過去喊了聲師父蹲在旁邊幫忙。
馨瑤只把頭一探,道:“爹,我去看看娘晚飯做好了沒有。”
說完不等父親答應便徑直跑了。
姜烈拉過旁邊的小板凳給劍離坐,然后一邊挑選草藥,一邊教劍離認識一些以前沒見過的草藥,順帶著考他某些草藥的特征和藥效。基本上劍離都能對答如流,偶爾有個別記錯的姜烈都及時給與糾正。
劍離能記住這許多的草藥,主要歸功于姜烈夫婦的悉心教導。
從能識物起,姜烈夫婦便開始教孩子們識字,然后讀醫書,再辨百草。
近兩年,姜烈還經常帶著他們去山上采藥。讓他們實地了解草藥的生長環境和特性,同時也培養他們對草藥的興趣。
兩個孩子也聰慧,書面上的知識一教就會,遇到比較抽象的東西,只要從旁慢慢引導、參照描述后亦能領會。
“離兒。”
(本章未完,請翻頁)
虞娘的聲音從正廳傳來。
“師娘。”
劍離抬頭一看,虞娘已經走了進來。
她嗯了一聲算是答應,然后伸手一摸劍離的頭發,道:“頭發都濕了,快洗澡去,洗好吃飯了。”
劍離看向師父。
“去吧!”姜烈道。
看著劍離消失在門口的身影,夫妻倆對望一眼,笑著點了點頭。
晚飯過后,劍離和馨瑤照例要泡半個時辰的藥浴,這是他們從小養成的習慣,一直以來從未間斷。
‘藥浸’其實是后土大陸醫者獨有的煉體方法。
在嬰兒出生后,父母就開始為其用藥湯洗浴,直至聚氣成功為止,中途從不間斷。
藥浸的時間視煉體程度而定。剛出生的嬰兒只是用溫藥湯擦洗一遍,漸漸地便須把皮膚洗得發紅方能見效,再大一些就要盤坐在木桶里進行泡浴,桶下架一個大蒸鍋不斷燒水給藥湯加熱。
劍離和馨瑤經過了七年的藥浸煉體,目前已能在木桶中堅持半個時辰。
除了藥浸煉體,姜烈每天早晨都會帶著他們晨跑一個時辰。
至今,這晨跑也已經堅持了整整三年,并且一年前把晨跑的地方從平地改成山道。
兩人藥浸出來后坐在正廳的椅子上,臉紅撲撲的,皮膚泛著玉一般的光澤,眼睛炯炯有神。露在衣服外面的手腳,肌肉圓潤線條流暢,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濃郁的生命力。
劍離看著頭發還掛著水珠的馨瑤,朝她做了個鬼臉。
馨瑤向劍離吐了下舌頭,劍離伸出手指戳了馨瑤的手臂一下,馨瑤也還他一下。兩人你來我往,只玩得笑聲一片。
“嗯哼!”
姜烈輕咳一聲和虞娘緩步走了進來,分坐在上首兩邊。
“師父,師娘。”
“爹,娘。”
劍離和馨瑤站起身來,二人均想:“師父師娘/爹娘今晚是怎么啦,感覺怪怪的,難道今天發生了什么事情。”
平時,雖然姜烈在他們面前表現得有點嚴肅,但一家人相處還是比較隨意的。
劍離和馨瑤每晚藥浸后都會在廳里坐會,等身上的熱氣散發掉才歇息。有時姜烈或虞娘也會過來和他們說說話,或教他們一些醫藥知識,但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正式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