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防塵服,江浩和負責人走進實驗室。
這個研究院,除了研究現在常用的硅基芯片,主力研究下一代碳基芯片,生物芯片,光子芯片甚至量子芯片。
如果說光子芯片和量子芯片是未來,那碳基芯片和生物芯片就是明天。
硅基芯片已經被研究到極限,還有各種專利阻路,極難突圍,想要趕上甚至超越,就需要在新領域有所建樹,碳基芯片和生物芯片就是目標。
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碳基芯片和生物芯片,包括美國的麻省理工和哈佛等院校,還有蘋果、英特爾等公司。
現在對于碳基芯片、生物芯片的研究,中國處于第一梯隊行列。
早在兩年前,中國就制造出第一顆碳基芯片,相當于28納米硅基芯片的工藝。
碳基芯片材料主要使用石墨烯,制作不需要光刻機,功率高,能耗低,性能是是硅晶體管的10倍,能耗是硅基的一半。
雖然樣片制造出來,可這只是實驗室產品,距離量產還有很大差距,而且28納米碳基芯片,在性能上并沒有優勢,造價上更沒優勢,所以現在還達不到量產需求。
芯片制備有上千個步驟,其中一步做不好,就沒有好的產品,還有系統優化問題,材料、器件、芯片設計等密不可分,很多難關擺在面前,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極大努力。
現在業界的認識是,估計達到量產還需要3到5年時間,完全取代硅基芯片需要10年時間。
實驗室內。
江浩呼喚出小欣。
讓小欣把所有已知碳基芯片資料收集起來,又輸入自己腦海里所有碳基芯片內容,讓小欣進行整合計算。
他曾經在‘流浪地球’“漫威”“超人學校”“X特遣隊”等世界,研究學習過芯片制造,在那些世界,其實碳基芯片已經落伍甚至被淘汰,資料早已經公開。
智腦小欣開始瘋狂計算起來。
全新的芯片設計。
全新的計算公式。
全新的構建搭配,
全新的生產方式。
還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優化,就算小欣,也計算了整整三天時間。
“叮~~先生,已經計算完畢。”這天中午小欣道。
虛擬影像里,小欣開始給江浩講解。
“我收集了包括MMM,某某某,XXX等多家研究機構資料,結合研究室資料,以及您提供的資料,最后設計出完整的芯片制作方案。”
“所有制作方法,都是現在您能達到的水平,得出的最優方案,繞過現有專利,芯片精度可以達到7納米,性能是同等硅基芯片的10倍,能耗只有三分之一。”
后面給出一整套制作方法,每一個步驟,每一組數據,每一顆螺絲都標記的明明白白。
整套制備數據資料竟然達到兩千多G。
江浩琢磨著,
接下來要申請專利,組建制備設備,等弄出幾片成品,浩然可以成立一家新的芯片公司了。
嗯,
回頭先開個新聞發布會,這已經是浩然的慣例。
PS:明天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