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看看他,說道:“我等乃是大秦國師的護衛,僅此過來,是來接高句麗玉漱公主的。”
那官員一聽原來不是打仗,是來接公主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不少。
“我是龍川縣令,如果各位上官有什么需要盡管提出來。”山羊胡縣令說道。
“既然你說了,那就不客氣了,我們的大船要停播在這里,糧食不用你們管,估計你們也管不起,如果他們需要淡水,找人帶他們去取水的地方。”
30艘大船,每艘船上操船的水手就有三五十人,總人數也不少于千人,這些人也都不是善茬,江浩也給他們發了弓箭長槍,讓他們參與戰斗訓練,只是這些水手,跑去東南亞消滅一個小國都不在話下。
“還有,我們這一千人護衛,需要一個休息的地方,地方要大一些,還有,給國師大人準備一處合適的宅院休息。”
那縣令一聽就是一驚,“啊,大秦國師大人也來了嗎?”
“就在船上。”季布道。
縣令發愁了,苦著臉說道,“可,我們這里位下貧瘠,沒有可以匹配國師大人地位的宅院啊。”
“有什么算什么。”季布道。
這縣令立刻點頭,“好好好,我一定把最好的莊園用來招待國師大人。”
“還有,”季布最后說道:“派人去通知高句麗王,就說大秦國師大人來接玉漱公主,讓他早作準備。”
那縣令立刻彎腰,“我會派人通知大王。”
江浩下船,那個山羊胡縣令見到江浩,立刻跪下見禮,在這個時代,秦朝本就是上國,而大秦國師的地位,比高句麗國王的地位不遑多讓,這個縣令自然要下跪了。
隨后這個縣令帶領眾人來到城內一處莊園休息,江浩才知道,這個莊園就是縣令的。
聽著縣令一口流利的中原話,江浩一時間腦子里想了很多。
說起來,秦朝時期的朝鮮人可都是中國人。
他在穿越前,看過很多關于秦朝的歷史,因為玉漱的關系,自然也看過關于高句麗的介紹,如果按照歷史來說,電影里全都是錯誤的。
在秦朝這個時期,朝鮮半島還不存在高句麗國,這里應該叫箕子王朝。
箕子王朝的建立者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武王伐紂后,箕子帶著5000人來到這里,建立了箕子王朝,定都平(壤)城,歷史上叫箕子朝鮮。
戰國時期,箕子王朝一直歸屬燕國,后來秦滅掉六國,箕子王朝歸附大秦,可大秦只堅持了14年就轟然倒塌,楚漢相爭,各地自立為王,后來劉邦在統一之戰時,滅掉了燕國,燕國人衛滿就帶著一千多人跑了,跑到了平城,然后直接滅掉了箕子朝鮮。
不是開玩笑,歷史記載就是帶著一千多人,當然,有偷襲政變成分在,畢竟此時的箕子朝鮮也是一個十幾萬人的國家,后衛滿建立自己的國家,史稱衛氏朝鮮,不過過了九十年左右,被漢武帝滅掉了,然后將半島劃分成了四個郡。
而秦朝時期的朝鮮半島,應該還處于箕子朝鮮的部落聯盟形式存在。
至于高句麗,是東漢時期才建立的一個朝鮮半島最強大的國家,由長春那邊的扶余人建立,編劇用高句麗這個名字,估計為了省事,
而為什么不叫朝鮮,那估計就是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