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妮娜的否定,秦書豪只是哈哈一笑。
對于后者的不理解,他倒是沒有生氣。
畢竟后者是生活在自由國的一個人,說出這種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這首詩只是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那你就太低估古代詩人的實力了。”
“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從空間著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后主祠”卻是遠景。”
“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
“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
秦書豪說道這里,稍微停頓了片刻接著說道。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不僅表達了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無論是從什么樣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都十分完美,更何況這首詩只是杜甫生平寫過千千萬萬首詩的其中一首罷了。”
“這不是用一代人,幾十年,幾百個現代詩人就能完成進化演變。”
“而是我們前輩無數次詠唱,從歌曲到詞曲,再到詩句的演變,千百年的文化進化最后才能寫出這樣一首看似簡單的詩句!”
“別說是我的詩句了,無論是宋石還是李安然剛剛他們吟唱的一首詩,字里行間都能吊打你剛剛的小學生文筆!”
秦書豪不愧是歷史研究生,對于詩的演化過程也都了如指掌。
一番十分嚴謹的言論也是張口就來。
“而且我也不怕嚇到你,像《登樓》這樣的詩句,我們九州國歷史上不知道出現了多少首,單單是唐朝,有名氣的詩,就有幾十萬首。”
“就算你一天學習一首,你這一輩子也不可能學得完!”
“現在你還有什么不服的?”
秦書豪最后一句話更是直接戳中了妮娜的痛處。
其實當秦書豪說最開始那一段話,解釋起詩句的含義之時。
她就已經意識到了不對勁。
短短的一首詩句,幾句話之中竟然有這么多的意思。
其中包含了幾十代人的文化底蘊。
而且最難得的是,一千多年前的詩句,此時竟然還能完整地保留下來。
后代人還能解釋其中詩句的含義。
足以說明,現在九州國人的對于詩句的理解進步還沒有停止發展。
和這樣龐大的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文明相比。
她手中的這一句詩歌,顯得是那么可笑。
不僅是妮娜感受到了兩邊文化實力的差距,就連直播間的外國觀眾們。
他們此時也都感覺到了一陣震撼。
別說是自由國的觀眾了,就算是其他國家的觀眾,此時也都從心底里升起了滿滿的震撼感。
他們此時就好像突然敲開了隔壁鄰居家的一扇小門,打開進去,本以為只是一個小房間。
可誰曾想,進去一看,竟然是一方宇宙!
心中的震撼已經無以復加。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