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汐兒一行四人出發了。
楊氏集團公司的總裁副總裁,外加銷售部門主管趙昕和研發中心部李浪。
這陣仗已經很大了。
在光電子行業領域里,楊氏集團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規模也是同類型公司里相對比較大的。
所以,當四個人趕到海研所時,也得到了所里相關領導的熱情招待。
海研所副所長叫王嘉熙,是個五十來歲的老人。
同時一起來的還有水聲項目負責人趙綿,所里的光學部門技術總工趙謙王,外加李媛媛和她的導師周霞。
雙方見面寒暄幾句,就一起到了會議室里。
眾人落座。
有人倒水。
王嘉熙跟楊汐兒簡單客套幾句話后,迫不及待的直入正題:“楊總,咱們就開門見山吧。關于我們水聲預警的項目,你也清楚,對吧。”
“我知道。”楊汐兒點了點頭。
“本來呢,這個項目是兩年前上馬的,結果因為其中一個器件的指標問題,生生的拖了兩年時間。”
楊汐兒點頭道:“是分光器的損耗降不下去。”
“是的。”
王嘉熙頗有些興奮的說:“但是上周日,我們一個讀研的學生帶回來一個分光器,說是朋友制作的,讓我們測損耗。結果這一測,把我們的技術總工給嚇了一跳。”
一旁的技術總工趙謙王不茍言笑的接口道:“那個分光器的損耗,竟然降到了萬分之一的水平。這太讓人震驚了。”
楊汐兒一聽,回頭看了李浪一眼。
這家伙,只說解決了損耗的問題,也沒說太細致。
竟然降到這么低?
海研所的項目需求是降到千分之一就行了。
結果他搞到了萬分之一的標準。
難怪海研所的老院士都動容了。
趙謙王繼續說道:“楊總,我們仔細問過了,李媛媛說了,制作分光器的就是你們公司的研發中心工程師李浪。”
“是他,他也跟我說了。”
楊汐兒點頭承認,同時目光掃了一眼李媛媛,眼神里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警惕神色。
這女孩兒怎么這么清純?
太漂亮了。
更難得的還是個工科女,并沒有外面上班的那些女孩兒身上養出來的小資毛病。
老公以前好像沒有這種朋友啊?
“楊總,我想跟你們的李工親自溝通一下。”
趙謙王看向了李浪。
楊汐兒也沖著李浪點了點頭:“你跟趙總工交流一下吧。”
“好。”
李浪點點頭。
“李工,你好。我想知道,這種分光器,你花了多大的代價制成的?能否現場演示制作流程?”
趙謙王問的很直接。
“趙總工有什么疑惑么?”
“是有點疑惑。第一,想知道是不是你本人制作的。第二,想知道制作這種級別的分光器,需要消耗的成本有多大。”
李浪笑了:“這個東西的確是我本人制作的。制作成本也不大,有材料有熔接機就夠了。但是,現場演示是不可能的。”
“為什么?”
“很簡單啊。我們這次來是奔著求合作來的,在沒達成意向之前,我怎么會演示制作流程?”
趙謙王皺眉道:“那我怎么相信這是你做的,而不是你買來撬動項目的一件利器呢?”
“趙總工。”
李浪坦然說道:“在我之前,這東西搞了多少年了?”
“十年不止。”
“十年都不止,卻一直沒人做成功。現在我拿出來了,你覺得我是從哪兒買來的?國外?你看這粗糙簡陋的封裝模式,是國外的東西么?另外,看著配件不眼熟嗎?”
趙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