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
燈光熄滅。
“砰!”
在漆黑的舞臺中,突然出現一道追光!
直直的射在舞臺右側。
那里正是編鐘所在地!
現場的觀眾目露好奇,這種古老而富有歷史沉淀感的樂器,真的能堪大任?
真的能奏響民樂的篇章?
李想手握木槌,微微一笑,他將用事實向所有人證明——
他可以!
編鐘可以!
民樂同樣可以!
“咚~~”
“咚~~咚~~”
“咚~~咚~~咚~~”
眾人:“???”
眾人:“!!!”
因為編鐘是青銅器,所以臺下觀眾最直觀的感受便是耳畔傳來的沉悶聲。
隨即當編鐘的聲響再度傳入耳畔,沉悶聲減少,眾人隱約從其中聽出一股清脆的有點像敲擊瓷碗邊緣的聲音,但又有點像金屬風鈴搖曳在屋檐下的感覺。
眾人眼前一亮,大人不由的正襟危坐,對民樂隊接下來的演出有了更高的期待。
小朋友也好奇的看向舞臺,看向他們歷史和血脈之中沉淀的樂器之音。
“咚……”
隨著小錘最后一次敲擊在編鐘之中,李想負手而立,目光看向舞臺的左側。
高老穿著一襲黑色的中山裝,緩步走上舞臺。
在編鐘前奏和民樂合奏的間隙。
這位老者,向所有人證明了一件事!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能!
“掩抑大風歌,裴回少年場。”
“誠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
他以飽滿而富有歷史滄桑感唱完四句后,眼角帶笑,輕嘆一聲,微微鞠躬下臺。
大人們聞之動容。
說不上來是靈魂的牽引,還是來自民族的羈絆,讓他們的心靈顫抖起來。
“爸爸,老爺爺唱的是什么啊?”
一位帶著金絲眼鏡的中年男子,聞言摸了摸孩子的頭,低聲說道:“那是編鐘喚來的一縷歷史。”
孩子并不知道,爸爸這略帶些許浪漫主義的回答,該作何講解。
但卻乖乖的坐在母親的懷里,看向舞臺。
未等眾人從編鐘的悠悠和老者的吟唱中回過神來。
接著追光驀然投射在舞臺前方。
此地!
古箏后。
劉泳希雙手撫箏。
接下來輪到了古箏的獨秀時間!
激昂的古箏讓人聞之血脈噴張!
眾人應接不暇,隨著追光的變換,看向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
古箏聲止!
蘇杉杉的琵琶緊隨其后,曲調急促,雙手飛彈間,一聲快過一聲的琵琶,最后在手指輕彈間,伴隨著一聲悠悠的回響而落下帷幕!
接著是貝貝的中阮,一首胡笳十八拍直接讓眾人拍案叫絕。
貝貝的雙手肆意的在中阮上拍動,輕松寫意間卻又讓人聞之動容!
而后。
櫻仔的二胡奏響!
一曲《戰馬奔騰》不僅富有蒙古民歌音調特色的旋律,而且音調激奮昂揚,節奏鏗鏘。
臺下觀眾在不知不覺間仿佛置身大草原。
眼前便是那萬馬奔騰的盛大場景!
一人一琵琶,卻又好似千軍萬馬!
追光投射到舞臺中央。
陳驚面帶微笑,雙手持竹在揚琴上精準的擊打,一曲輕快又略帶悅耳的曲子回蕩在眾人心間……
揚琴無愧其東方鋼琴的美譽!
“噔噔~~蹬蹬!”
隨著陳驚兩手反持竹,在揚琴上撥弄,急促的樂聲還未停止。
“咚,咚,咚!”
追光未至,聲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