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啥值錢的,都是破銅錢,以前串一串給孩子報平安用的,現在破四舊可不興這個了,都讓孩子仍著玩了。”
有戲!
“劉嬸子,我家現在就一口鍋,舊的不成樣子。我又沒有票和錢再去買新的,我就想著攢點銅錢,融了好找人鑄一口鍋。你看看能不能給我點,我用錢買。”
這個年代,家里有兩口以上的鍋的基本沒有。很多人家里的鐵器包括鐵鍋都被拿去煉鋼去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為了和諧,不能亂說。
但李樂晴找的這個借口就很離譜。劉嬸子聽說過鐵鍋的,聽說過鋁鍋的,就沒聽見銅鍋的。不過聽到有錢賺,也懶得打聽別人干什么。
跟著劉嬸子來到她們家,用一塊錢換來了滿滿兩口袋銅錢,李樂晴滿意,劉嬸子也非常滿意。
不過劉嬸子精明著呢,給她的都是爛大街的常見款,真正稀少的,都在罐子里藏著,埋在院子里呢。
懷著對明天終于又能交易了的激動,李樂晴樂呵呵的睡了過去。等第二天一早,還在被窩里躺著呢,她就有點激動的抓著布包,在意念和系統進行交換。
不過還是因為擔心樣式太過先進,她并沒有直接交易自行車。而是選擇了兌換糧食。
系統是簡易版的,限制還特別多。不僅每天只有一次交易機會,不管是單向交易還是兩界之間雙向交易,而且每次還只能交易一個類型。
比如交易糧食,傻子一樣的系統只能提供糧食。還好的是,系統還沒傻到底,還知道提供大米小麥等不同種類的糧食。
最最氣人的人,每次交易不管金額大小,必須全部交易完畢。
比方說,如果銅錢非常值錢的話,而你想兌換自行車,那么系統將會把全部金額都兌現成自行車。
有個低能低配的系統,也是夠累人的。
系統經過自動計算,兩口袋的銅錢經常都比較常見,估價一萬元多點。
系統交易后提供的糧食只有大米和小麥兩種,可能是李樂晴在兌換的時候腦海中默念的就是這兩種糧食。
其中大米差不多有1800斤,小麥3700斤。
李樂晴敢說,她絕對是整個四合院,最富的富婆了。
要知道,現在很多地方人均糧食定量只有幾兩,也就是說每個月每人糧食定量只有十幾斤,個地方稍微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不會超過二十斤。
就算是把整個四合院所有人的糧食都加在一起,也絕對沒有李樂晴一個人的多。
有句話叫什么來著,手里有糧,心中不慌。
這話可是一點不假。
用清水淘過的五香大米,放在爐子上煮上半個小時,熬的黏黏糊糊,一口吃下去,胃里暖和極了。
以前的早飯,都是清粥配點咸菜。
清粥是真的清,如果你認真的話,都能數清楚每個人碗里到底有多少粒米。可能沒經過那個時代的人,是不會有這種體會。
那個年代,在大街上遇到一個胖子,都是稀奇事。
胖子只有兩個職業,一個是干部,一個是廚子。
感謝袁隆平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