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斌是唐裕身邊的人,唐裕若行什么事,梁文斌也必然知曉,顧莞莞不免問道,“外面的傳言可是真的,唐裕真的協助太后所選新君登基。”
梁文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組織好語言后才說,“皇上駕崩,新帝登基那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梁文斌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從梁文斌的只言片語中顧莞莞便已經知曉了一切。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原著小說已經發生了改變。
梁文斌從偏殿帶顧莞莞來了朝堂大殿屏風后,大殿內已經被朝廷禁衛軍團團圍住,明晃晃的長刀架在滿朝文武的脖子上。
太后抱著三歲孩童坐在龍椅之上,唐裕身著一身玄色袍子站在孟氏身邊。
如今唐裕的選擇已經不言而喻了。
爹娘也在其中。
顧長舜將曹芙蓉護在自己的身后,生怕被這些無眼的刀劍所傷。
太后要的是扶持幼帝登基,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大開殺戮,若此時朝臣出事,太后便再也別想掌權了,這點事情孟氏還是領的清的。
“太后懷中的孩子是誰。”原著小說中并沒有現在的橋段,所以顧莞莞對太后所扶持的新君并不眼熟。
這劇情什么時候就跑偏的這么嚴重了,就算不按照原著發展,不必如此離譜吧。
梁文斌見顧莞莞并沒有什么偏激的行為,也沒有打算沖出去和唐裕理論,便完全放下心來了,與顧莞莞解釋道,“這新帝是宗室之子曹良。”
顧莞莞只是著急確認,但是并沒有完全失去理智。
孟淵因為過于激動已經當場暈倒在大殿,跟隨孟淵寒門官員還大有人在,即便是被刀架在了脖子上,自然也有人不怕死,直接站出來進言道,“太后即便是想立新君也不該立一個黃口小兒為皇上,太后您這分明是要逼迫我們承認新君,大慶江山危已。”
“周大人所言太過激進了一些,先帝也是小小年紀便登基為帝,未見大慶江山危已,若是周大人不想承認新帝,盡可以辭官回家養老。”唐裕站在龍椅旁一臉不屑的語氣。
不知為何,即便是現在唐裕圍困整個皇宮,顧莞莞也相信唐裕不會傷害爹娘。
“諸位大臣最好好好考慮清楚,究竟是立新君,還是被禁軍抬出大殿。”
明晃晃的威脅卻被唐裕說的如此輕描淡寫。
諸位大臣也都是聰明人,在這種緊要關頭自然是思量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萬一太后真的想打開殺戒,他們都不想去做這個出頭鳥。
在威脅之下,諸位大臣跪拜了新君,便也算是承認了新帝。
大殿之上唯有曹芙蓉和顧長舜沒有下跪,不論是唐裕還是太后自然不敢對這兩人做什么,他們需要的是朝臣承認新帝便可。
太后看著跪倒在大殿上諸位大臣,心中說不出的喜悅,這一次她終于贏了曹芙蓉一次。
“諸位愛卿快快請起,新君登基哀家正好還有兩件要緊的事情要與諸位大臣說。”
朝中大臣對太后有諸多不滿,但是自己身家性命在對方手中,不得不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