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涵將城上城下的情景都看在眼中,臉上一片平靜,只是看著城下的北狄騎兵不斷聚集。
雖然北狄人從小在草原上長大,擅長騎射,甚至可以說除了女子小孩之外,人人都是戰士。下馬是牧民,上馬那就是戰士。
但是如眼前這般能夠聚集兩萬多騎兵,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不是一個兩個部落能夠辦成,很可能是好幾個部落甚至十幾個幾十個部落湊在一起才能辦成的。
畢竟北狄人雖然善于騎射,但是他們生活的環境太過惡劣,每年都光是因為各種疾病或者意外死亡的人數都不在少數。
且不說他們除了跟南人的戰爭之外,還有內部的爭奪以及面對其他游牧民族的威脅。
所以這一次一下子聚集起來這么騎兵,顯然其中是有一個具有非常強大的號召力的人在居中調度指揮,而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北狄人的中的可汗。
自古以來,游牧民族來去如風,不像中原民族那樣建筑有堅固的城池來固守。他們隨水草遷徙,往往沒有固定的營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遷徙營地,
這就造成了他們攻打中原民族可以不斷的騷擾他們的城池村落等,讓你煩不勝煩。
但是當中原民族有能力反攻的時候,卻往往找不到他們的營地。而游牧民族出征往往說走就走,一路掠食,根本不需要攜帶后勤輜重,所以來去如風,聚散如云。
但是中原民族要想深入大漠草原去攻打他們,卻一定要配備足夠的輜重隊伍,攜帶糧草武器等輜重,行軍速度不僅上不去,而且往往還會讓輜重部隊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
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著,所以中原民族在大部分時間內對草原民族都只能采取守勢。偶爾的幾次反擊也不過是殺上他們一些人,搶奪一些牛羊財物,最后還是要撤回來。
但是游牧民族的優點是他們的來去如風的騎兵,但是這也是他們的短處。要想攻占中原民族的城池,騎著馬卻是不能攻城的。
就算是征服了半個世界的蒙古大軍,攻城其實也靠的從漢人和別的民族處學來的攻城武器。
但是一旦他們學習了漢人的戰爭方式,這意味著他們學習到了優點的同時,也就在逐步放棄了他們自己原本的優勢。
打個簡單的比方:本來你是個說走就走的光棍漢,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人家來打你,你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別人也拿你沒轍。
可是后來你有了媳婦孩子,還蓋了大房子,有了田產,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鞋子,這時候別人再來打你,你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打不過就跑了。
既然你不跑,別人就有辦法對付你。
這就跟蒙古人得了天下前后的情勢如出一轍。沒有進中原之前,誰都奈何不了他們。但是一旦得了天下,那就得守天下,結果他們又不擅長守天下,最后又被朱元璋個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