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汖村位于深山溝谷之中,有一條長達八公里的山路,寬僅一輛車能通過。山路至下往上,蜿蜒崎嶇,恍若深色腰帶,纏繞在山體上。
山路里側叢林密布,路邊生長著楊樹、核桃樹等參天大樹,偶爾還參雜著一些野生酸棗樹,成熟的果子掉落在地,有被小動物嘗過的痕跡。視線無法窺視的內部黑黝黝的一片,既引人好奇又引人恐懼。
山路外側則是懸崖峭壁,布滿了各式各樣,尖銳的巖石,車子越往上開,懸崖就越深不可測。
陳綻打起十二分精神,車開的全神貫注,她可不想一個失誤,真相還沒尋到,就先客死異鄉。
此時已是兩三點,烈日不當頭,即使太陽努力穿透樹林,投下幾縷陽光,對楊宣來說也僅僅只是杯水車薪。山里濕氣又重,溫度偏涼,楊宣只能把棉衣穿上。
陳綻聽到衣服摩擦的聲音,問道:“給你開個空調?”
楊宣縮著脖子,拉上拉鏈,“不用,沒到那程度。”
陳綻哦了一聲,繼續專心開車。
行至山頂時,前方只剩一條路,一塊可供停車的場坪,陳綻直接拐了上去。
停好車,再抬頭,發現眼前就是大汖村了。
楊宣的手早早地放在門把手上候著了,開門的瞬間幾乎與陳綻停車的瞬間重疊。
他一躍而下,像只小狗見到了許久未見的主人,渾身寫滿了激動。
大汖村坐東朝西,整個村落都建在巖石之上,幾乎沒有樹木生存的空間。一千多年的歷史蹚過,僅村口一棵參天大槐樹,熬過了錘煉,存活至今。
自大槐樹旁邊的小道拾階而上,會途徑一塊大石頭,石頭呈橢圓形,被風雨打磨的光溜溜的,底端還依附著些許苔蘚,大概四五厘米高——
楊宣會知道,是因為紀錄片里的男人就坐在那塊石頭上。
他連同石頭在內,早已看過無數遍。
如果他真的找到那個男人了,他第一句話要說什么?要是身份不一致,例如……人鬼相隔,他是不是還得換一句開頭?
楊宣盯著大槐樹想出了神,直到耳邊傳來陳綻的聲音。
陳綻已經把自個兒的行李箱拿出來,背包掛在左肩上,手里拿著一瓶剩下的可樂,“車就停這里吧,我們走過去,先找地方住。”
說完,率先朝大汖村走去,
楊宣連忙去拿行李箱,再關上尾箱蓋,八個滾輪自石頭路上碾過,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響。
他長腿一邁,兩三步追上陳綻,“我查過資料,知道一家民宿,我帶路。”
近幾年,盂縣政府發現不能置“千年古老的村落”“太行山深處的布達拉宮”這兩塊招牌不用,遂開始開發大汖村,立志于將大汖村發展成旅游勝地,全面宣傳之后,初見成效,原本只有村名五十幾人的大汖村,迎來了大批游客觀光的熱鬧。
只不過大汖村的房屋大多數都變成了空巢,不是年久失修,千瘡百孔,就是已經坍塌大半,完全不能住人。政府雖有撥資金修繕,但保護歷史文物,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更遑論一邊開發一邊保護。
許是迎合新氣象新精神,住有人家的整潔干凈的屋子,門欄兩邊十之八九掛有綠蘿。大汖村的房屋大多由黃黏土與石頭混合建筑,陳綻放眼望去,有一種在沙漠中遇見綠植的生命感。
楊宣一路引著陳綻,穿過一條又一條的羊腸小道,因地勢緣故,楊宣需要幫陳綻把行李箱提上數個臺階,或者提過無法推著走的狹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