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亙古就有,冉染心性豁達并不斤斤計較。
最主要的是蘇晨陽的態度,只要他能分清誰對誰錯就行。
第二天一大早,蘇晨陽就陪著冉染去把房契的名字給改了。
拿到房契,冉染像是在現代拿到房本一樣歡喜:“這就好了,等他們家搬完,我們就可以搬進去了。”
古代的嫁妝是女子的保障,婆家人不能強要,只能是女方愿意給才行,若是婆家人動用女方的嫁妝,和離的時候,女方是完全可以告男方的,并且索要嫁妝的。
而且男方若是落得吃軟飯的名聲,那恐怕他再娶媳婦就難了。
所以古代的男子除非萬不得已,或者那種厚臉皮的,一般讀書人,有志氣的是不會要媳婦的嫁妝的。
蘇晨陽就是這樣的人,院子既然是用冉染的嫁妝買的,自然歸冉染所有,寫上她的名字,就是她的嫁妝了。
不過,這些小事,蘇晨陽聰明的并沒有告訴孫氏。
孫氏看倆人從衙門回來了,也知道院子的事情成了,專門做了一大桌子菜。
“忙了一上午了吧,趕緊過來吃飯吧,再過幾天咱們就搬到大院子里住了,哎呀,你二叔表叔也要回來,咱們一家人又可以住在一起了。”
于夫人的娘家人還真的很給力,他們搬走之后,還專門找人把院子和房屋給修整一下,院子里枯萎的花草給剪了,坍塌的墻也給修好了,漏雨的房屋頂也給修好了,就連窗戶紙也都換成新的。
蘇晨陽和冉染帶著孫氏來看宅院的時候,看到這個院子這么整齊干凈,覺得物超所值的。
第二天一家人收拾一下就搬過去了。
其實需要搬的東西并不多,鍋碗瓢盆留的有一套不需要搬太多,因為不知道袁大夫什么時候回來,廚房的東西又怕壞,吃的現用的佐料搬走就行。
被子被褥和自己的衣服,日常用的東西,剩下的需要什么回頭再慢慢添置。
搬家完,蘇晨陽和冉染在新院子里收拾東西。孫氏又在袁大夫的院子里收拾干凈,別等他回來,家不像家了。
當天晚上,孫氏把過年炸的肉,雞塊,所有能吃的,都放在一起一股腦全做了。
蘇晨陽又割點肉,買了兩顆大白菜,冉染和孫氏一起下廚房包餃子,做飯,蘇晨陽拿著毛筆在一旁記著,需要再添置什么東西。
他記下來之后,念給孫氏聽,現在家里的財政大權還是孫氏管著,這些東西就由她去買。
冉染這邊是徹底沒錢了,醫館還開著,小藥童邱冕是袁大夫撿的孤兒,今年才十歲,平日里學習認字,背藥方,炮制草藥,認識草藥,順便看門,就是他的活計。
住在醫館邊的一個小屋子里,給醫館看門,平時跟著冉染他們一起吃飯。
冉染他們搬走之后,也不能把孩子一個人留醫館,她不放心,也跟著冉染搬他們院子里了。
忙完家里,蘇晨陽去鏢局報道,他來做鏢局的賬房先生,銀子并不多,一個月五百錢。
鏢局是林縣令的小舅子和朋友一起開的,對蘇晨陽很是照顧。
冉染還是繼續在醫館里,沒有銀子了,為了多賺點錢,她也不坐診,開始接外出的活計,尤其是女子生孩子,難產,簡直就成了她的專項了。
還沒有出正月,蘇家一桿親戚還真的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