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蕭聽到這話,說道“江南這次洪災的原因很多,江南多河流,河流水流緩慢突降暴雨導致河流水量激增,排水不暢,進一步加劇了洪災,江南土地肥沃,盛產糧食,是我國的糧倉,由于我朝這幾十年未有戰爭人民生活幸福,國家采取生育獎勵政策,所以江南地區乃至全國人口急劇上升,人口急劇增加,而國土面積未有增長,導致糧食有所短缺,為了填補糧食短缺的漏洞,人們開始圍湖造田,增加小麥種植的范圍,擴大糧食產量,這種種行為導致泥沙淤積河流調蓄能力差最終導致洪災。”
楚喬冉聽到這說道:“那就是說這一次的洪災不是什么突發情況?而是這么多年來,江南土地利用過高所產生的連環反應,是必然的結果,那我們又如何治理這次洪災呢?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了這次江南洪災產生的原因,那我們又如何進行治理呢?如殿下所說,這次洪災發生是必然的結果,那我們應當如何補救和預防這一次的洪災呢?
聽到楚喬冉的發問,何蕭說道“治理洪災不外乎,就是安頓百姓罷了,江南是我朝的糧倉,皇族乃至世家大族都十分重視江南地區的發展,我們這一次來著江南,不僅僅是為了江南的百姓,也為了朝局的和平,我朝大部分世家大族祖籍都在江南地區,父皇派遣我們來此治理洪災,不僅僅是為了救護百姓,也為了讓這些世家大族們知道,效忠于皇族,皇族就會在他們困難的時期幫助他們,讓他們心中真真正正的臣服于朝廷。”
“世家大族的權利遠超于我們的想象,先皇時期,世家大族甚至有選定皇后的權利,一時權傾朝野,所以我的父皇,他的皇后,貴妃皆不出于世家大族之中,大多都是四五品官員之女,為的就是怕外戚專政,獨攬朝堂,所以我們此次前往江南治理洪災責任重大,萬不可松懈。”
聽到這話,楚喬冉才真正的意識到,此次江南之行是多么至關重要,自己過去建立回春閣的初心就是治病救人,但是回春閣終歸只能救有限的人,而朝堂的穩固,時局的穩定卻是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人,想到這兒,楚喬然終于懂了什么是上下一體。普通平民看似與上位者關系不大,但實際上百姓們的觀念、生活狀況影響著朝局的變化,而朝局的變化也在時時刻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就在這時,楚喬冉的思想發生了驚天辟地的轉變,她知道了自己以后應該做什么?知道了如何去解救更多的人民和百姓。
楚喬冉想了想說道:“既然這一次江南的洪災與過度的糧食耕作有關,那我們為何不把糧食耕作分散到其他的地區?這樣既可以帶動其他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夠緩解江南土地的壓力。”
聽到這話,大臣們都笑了笑,說道:“王妃有所不知,糧食生產不是在每一塊土地都可以進進行的,江南能夠成為我朝糧倉,也是因為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如果要將這些糧食生產分散到其他地方,那王妃您覺得哪些地方合適呢?
“我幼時曾隨父親到達過金州那個地方,金州土壤雖然沒有江南肥沃,但是對于生產普通的糧食還是可以的,只是因為那個地方過于貧窮,所以鮮少有人知道那個地方適合生產糧食。”
“我們可以將江南的部分糧食轉移至金州生產,朝廷可以派遣熟悉農務的官員去傳授耕種的知識,讓金州的百姓學會耕種小麥,并且,金州的土地甚至有一部分適合種植稀有的農作物和藥草,我朝適合藥草生長的地方不多,金州有如此好的地理條件,為什么我們不加以利用,這樣我們既可以促進金州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讓人民生活安樂也能夠增加我朝的稅收,人民生活安樂,國泰民安,有利于朝局的穩定。”
隨行的官員和何蕭聽到這句話,感到很驚訝,他們沒有想到,楚喬冉的辦法會如此的不尋常,普通的人在聽到要提出解決洪災的辦法的時候,大多數都會選擇疏或者是堵這兩種常規的辦法,但是楚喬冉的這個辦法卻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江南洪災的問題,并且能夠讓江南在未來十年間都不產生洪災,楚喬冉的才華讓隨行的官員和何蕭感到驚訝。
“王爺,微臣想了一下,如果金州土地真的像王妃說的那樣肥沃,那這確實不失為是一個有用的辦法。”
“王爺,江南作為我朝的糧倉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經濟增長已到達了一個頂點,很難再向上一步了,我朝的稅收這幾年來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如果金州真的很適合生產糧食的話,那我朝的稅收過幾年就可以有大幅度的增加了,這樣既有利于我們國庫的充盈又能夠拿出錢財來增強我們軍隊武裝。”
隨行的官員和何蕭商量了一下,決定飛鴿傳書給皇上,希望皇上能夠認同并且支持這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