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辰是從小就喜歡吃排骨,偏她不讓,就覺得排骨也賣肉價錢,不劃算。
后來出了國,國外的豬肉排骨相對便宜,范文娟倒是大方了,但是國外殺豬不放血,骨頭里面透著一股怎么都處理不掉的血腥味兒,從此韓星辰就不愛吃排骨。
“要排骨一斤排骨半斤肉票。”屠夫揮舞著大砍刀。
糟糕,都忘記買東西還要票了。
八十年代開始,大部分地方都開始廢除計劃經濟體制,也就是不用憑票據購買,但京市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城市。
大城市人口多,又是天子腳下的,勢必要把票據用到底,一直到九二年才完全廢除掉票證制度,所以這會兒買東西還是要票的。
范文娟在包里面翻了翻,除了幾張糧票以外,還真沒見到肉票。
買糧食還能找那些進城來賣糧食的人湊合,肉可不行,那都是肉聯廠統一管理。
這種人屠夫也見的多了,大手一揮“同志,沒票了吧,不要票的肉也有,碎骨頭要不要”
“要要要,多少錢一斤”碎骨頭好,可以熬煮高湯,這不剛好湊合著今天揉的那一小塊面了嗎,再買點雞骨架,熬出高湯來煮面,味道可鮮可鮮了。
“一塊八”
肉價要兩塊三。
正常人的工資一天是十來塊錢,換算成工價,一天的工資也就夠工薪族買五斤肉的。
都說九十年代物價便宜,就不算算這會兒工資多少,一個月三百左右,折合大米那是四百斤不到,折合豬肉一百三十斤。
范曉娟記得這年頭的人也不常吃肉,吃的話就饞點肥的,家里一般半個月會買一斤肉吃吃,已經是很奢侈了,別看城里人有工資,但是樣樣都要買,物價也不便宜
嘿,骨頭還真比肉便宜啊。
前世開過餐館,自然知道怎么利用最便宜的材料。
買了兩斤碎骨頭,又去賣雞肉的攤子上面兩塊錢收了幾個雞骨架,提著大包小包的就回到了家。
這個時候丈夫還沒回來,女兒也還沒醒,范文娟就先忙上了。
豬的碎骨頭跟雞骨架焯了水,混在一起慢火熬上個兩小時就是簡易高湯,瀝干了渣不管是煮面吃還是燙青菜吃都是一絕,放在幾十年以后,高湯娃娃菜都是丈夫的最愛。
骨頭燉上鍋以后,她就開始搟面。
出去這一趟,面餳的剛剛好。
搟面這活兒,前世這個時候的她還不會,這還是剛出國那會兒,全家人都特別想吃老家的面條,女兒更是想吃面想到哭,范曉娟只能擼起袖子親手來。
一次又一次,讓她練就出來了一身好手藝,搟出來的面條條條順,切出來絲絲勻稱。
搟好的面條剛撒上一層手粉,外面就傳來了小孩的聲音。
范曉娟心里還想著事呢,拿著搟面杖就跑了出去,一出去就看見女兒呆若木雞的盯著她看。
頭發還散著,衣服穿得歪七扭八的,明顯是剛剛才醒。
一雙鹿兒一樣的眼睛像小精靈一樣可可愛愛,前世最喜歡抱著她喊“媽媽,媽媽”,長大了也不那么愛叫人,這孩子也不乖巧叫媽媽了,看看她,又看看搟面杖,眼淚里面蓄著的淚水越攢越多。
“哇”的一聲,韓星辰就了哭出來“媽,你可別打我。”
重生后頭一回跟閨女面對面,就把她嚇得拔腿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