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更多更大的地方就好了。
不過對比以前的教球環境,這里的條件也還是蠻好的。
一個臺子又他教球,一個臺子給學員們練習,現在來學球的越來越多了,韓江從以前認識的隊員朋友里面找出來一個當助理教練。
甚至還掛了個正式的招牌出去。
“江曉乒乓球培訓學校”。
韓江的“江”。
范曉娟的“曉”。
聽起來名字怪好聽的。
牌子是韓江在家里找出來的杉木木牌,找的熟悉書法的老先生寫的字,掛上去還真像那么一回事。
這一切都是韓江自己偷摸摸的弄出來的
掛好了招牌,韓江這才得意洋洋的把范曉娟拉到門口“你看”
喲,美商還可以啊。
不過韓教練哪有那么多時間去教人打球,難道不上班了不成
范曉娟一問,韓江立馬就說“現在規模不大,等大了,不上班又有什么”
喲,這思想轉變的倒是蠻快的啊。
要是以前,想都不敢想韓教練會說出這種話說來。
事業編,穩定工作,對于這個年代的人是想都不敢想的好職位。
但是也禁錮了一批人。
范曉娟轉念一想,韓江不會是想下海吧
她一想,就從嘴里問了出來“你想辭職辦培訓班”
他現在業余收入也還可以,比正職要多很多了。
這會兒不管老師培訓辦班,就算是韓江在外頭辦培訓班,單位里頭也沒有太大意見。
反而,普及體育教育,對這代人來說非常重要。
韓江的領導還拍拍他的肩膀說“小韓不錯嘛,打球不錯,教球也教得不錯,聽說你辦的培訓班,讓好多沒能進體校的孩子,都學上乒乓球了嘛。”
體育也是需要群眾基礎普及教育的。
有足夠多的孩子去學,才能有更大的影響力,才能招到更多優質的生緣。
看起來平平無奇,韓江在外面做的這些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等我的培訓班上了一定的規模,到時候再說,我招了個助理教練,按照小時給人算工資,每天給我帶兩個班,這樣一來我自己的時間也多一些。”
“你還招了助教”洋氣了洋氣了。
“就是老馬啊,你也認識的,他也要存錢買房裝修,自己也沒什么資源,就找到我合作,我尋思著手里頭的學員也多,分給他還不如請他來做,你看咋樣”
按時薪給馬教練結算,一天兩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塊五毛,一天就是三塊錢,周末的人會多一點,馬教練帶的人越多,工資就越高,如果是他拉進來的學員,韓江給他分一半的學費做提成。
夫妻兩人在一起久了,韓江也學會了范曉娟那套。
她在單位搞激勵,搞加班費制度,韓江看在眼里,也默默的在學。
潛移默化的,他也學會范曉娟的這一套。
最當初,韓江不也是這樣給人當教練賺錢的嘛。
他倒是學會利用現有的資源了。
看樣子,男人的思維模式也變了,也努力的用資本時代的理念,用其他人的勞動力來賺錢。
辭職辦學有風險,但就目前的資源辦個小小的培訓班,就沒什么太大的壓力了。
范曉娟鼓舞他“韓教練,看好你,以后娘兒兩能不能過上好日子,都看你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