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細節上做的也挺到位。
早早的,專賣店里就裝上了空調。
以往夏天試衣服最怕的是什么,就是熱啊,熱出一身汗不說,衣服都會弄得臟臟的。
可現在不一樣,這么有錢的廠子自然不會吝嗇幾臺空調的錢。
范曉娟一貫的風格,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賣沙發,衣服也得搭上。
賣衣服,沙發也得搭上。
銷售在賣衣服的間隙,還可以向顧客推銷沙發,甚至于專賣店里,正中間放了兩架沙發,不但可以給顧客體驗,還能給人休息。
除了最開始賣沙發是迫不得已以外,后面華英更改了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將沙發正式納入到廠里的主營業務以內。
所以從第一家專賣店開始,華英廠就正式在廠里銷售沙發,且銷售業績還不錯,木工車間從過年以后,一直都是連軸轉。
開業期間,沙發同樣也有又會,享有定金一百抵兩百。
衣服照樣還是兩件八折,三件七折,且為了慶祝新店開張,第一家分店也同步了折扣。
這樣的銷售策略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得到了驗證。
第一天專賣店開張,擠過來的人大都是來瞧熱鬧的。
但不乏有人看著看著就覺得不錯。
加上開業特有的折扣,到了下午,來這里的都是真心想要來買衣服的了。
第一天就創下三萬的銷售額。
小孟跟店,直到晚上十點鐘才回廠子里,見到朱廠長、范曉娟、馬大姐、潘秦這幾個主要的干部都在,知道所有人都關心著也緊張著呢。
卻沒有一個人敢開口問。
其實大家都去現場看了,店里面人山人海。
可是看熱鬧的居多,這會兒大部分人都挺無聊的,當然也理解,沒什么娛樂嘛。
其他人都齊刷刷的看向小孟。
是啊,到底多少呢。
華英這次搞分店,就有同行看笑話一樣“攏共沒有多少款式,還搞分店。”
就華英這么小的廠子,八十年代末期都開始不盈利了,一年到頭能做多少衣服出來,反正做多少都賣不掉。
計劃經濟體制改革以后,打破了國企的壟斷地位,像華英這樣的廠子還有很多。
可誰能想到江氏工作室的設計師跟華英合作,推出了十幾款女裝,還有非常時髦的工裝褲。
今天賣得最好的就是t恤配工裝褲,棉和氨綸混紡的面料具有很好的防皺效果,不像市面上大多數休閑褲一樣,往椅子上一坐,屁股上就皺巴巴的,褲腿上的袋子們看上去又年輕又時髦,即使是個子不太高的,用高腰的工裝褲修身,都有大長腿的效果。
在范曉娟的建議下,設計師還另外出了幾款九分的鉛筆褲。
用的是薄牛仔的面料,顛覆了這個年代喇叭褲的認知,剛開始消費者只是覺得新奇,穿上以后發現很顯腿細腿長,而且穿上居然一點都不熱,專業的銷售們培養出來,不但有很好的服務,他們還懂穿搭,一進門就根據顧客的氣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