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當初是很殷實,是暗戳戳的那種有錢,不然當初范爹被下放去了鄉下,范媽一個人是怎么熬過來的
都靠老太太
范家這位老太太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范姥爺是個紈绔二世祖,從小過日子就特別精細,解放后可真是吃了大苦頭了,要他種地下田,這就算了,還不給吃好喝好的,要不是范老太總能在家里沒余糧的時候,整出點東西出來,這老頭就得餓死,就是因為有這樣神級老太,范曉娟兩兄妹才好好的長大了。
后來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兩個舅舅不安分,非要去南方發展。
小舅很委婉的跟老太太說“這些年,您存下的錢應該也不少吧。”
本來以為會遭這老太太狠狠削一頓,誰知道老人家想了想,竟然應了下來。
現在想來,老太太那個時候分家不是沒有道理的。
大姐在困難時期照料過兩個弟弟,母親知道她的辛苦,不忍見她留下兩個孩子什么都沒有。
若老大不在了再分家,就不好給老大的兩個孩子分了。
一代管一代,她的錢財分給她的下一代,養老也是該找下一輩的,老大身體不好,老太太是怕她走了,兩個孩子為難。
范姥姥當時說“你們要的可不是小數目,就算我能拿得出來,怎么能做到公心老三啊,我沒有重男輕女的觀點,可我在養老方便又有些堅持,覺得是要跟著兒子們過的,不因為別的,你看你姐姐病成那樣,她能照顧我還是我照顧她她能給我養老嗎,都是我腸子里掉出來的一塊肉,不給她留點東西,總是虧心吶。”
老大是個閨女,纏綿病榻好多年,丈夫下鄉后就失去聯絡,自己帶著兒子跟閨女過。
老二媳婦身量不高,可腸子就有幾十斤。
老三也光長心眼不長個子了,可倒是也記得大姐帶大自己的恩情,說不出什么都不給大姐留的話出來。
最后商量好,既然老大留在京市,就把家里的宅基地給她,這塊宅基地對于老二老三來說,不如錢實惠。
母親跟著老二老三養老去南方,兄弟兩一人得了一萬塊錢。
在當時,這個分家結果肯定是對兩兒子有利的,所以兩兒子兩媳婦一點疑惑都沒有,現在再看來姥姥眼光可真毒,不然干嘛分完家還要立個契書呢,一般誰家分完還要立字據
一萬塊錢那是多少人一輩子都存不下來的,窮山溝溝里頭的破房子,怎么看怎么都不值錢,所以兩兄弟連帶著兄弟媳婦都沒話說,樂呵呵的就把家給分了。
范姥姥背著兄弟兩人就冷笑,覺得兩兒子都不如閨女聰明。
分完以后,范姥姥又說這事兒不能就這樣口頭說定了,又買了一條豬蹄髈,找來了村里面有威信又靠得住的老人做見證,在當時還立了契的。
范曉娟今天來,是帶著契書來的。
“大舅,您是不是老了記性不好了,這塊地界兒當初分家的時候可是全給了我了,什么時候你又跑來這里蓋房子了”表妹的舅舅,按照輩分她也就喊舅舅了。
“喲,大侄女,這事兒我可不知道呢。”王濤揣著明白裝糊涂“而且咱們農村里,誰會把屋場留給姑娘啊,你怕不是逗我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