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來興趣了,笑問:“哦?那就是在他心中只有平等的人,沒有什么身份區別?”
老者嘖嘖笑道:“擁有仁道之劍的人,內心怎么會沒有仁道呢?”
嬴政沉默不語,想到什么,突然一聲輕笑,仁道嗎?看來之前在寡人面前的那副做派也是裝的,確實是個有趣的人。
黑衣老者面容古怪,今日的秦王,笑得真多啊,
沈醉之后的兩個月,便成公子扶蘇的老師。為了方便入宮,嬴政命內務府在外宮處整理出一個房間給沈醉住下,并且派人通知李斯,沈醉今后住在宮中,成為了扶蘇的老師。每日都是蒙恬從外宮迎接沈醉,送他進去內宮。
荊軻刺秦那事之后,秦王宮的守備更為森嚴,外人進入內宮,都有衛尉府的士兵憑借入官員的令牌確認身份后才能入宮。沈醉不是官身,沒有令牌,每日只能蒙恬領他入內宮。
既然是老師,當然只是教讀書啊!沈醉把記憶中的《荀子》都抄錄成書簡,讓扶蘇學習。扶蘇當然也纏著沈醉教他其他東西,那日在大殿之中,扶蘇可是看到沈醉抵御敵人的手段,記憶猶新啊!
沈醉當然沒教,也沒法教,自己用的可是物靈,怎么教?憑空變個物靈塞給扶蘇?湛盧和《六韜》他還要還給先生和老顧的。
“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也。三節者當,則其余莫不當矣;三節者不當,則其余雖曲當,猶將無益也。”扶蘇讀到此處,停了下來,看向沈醉,欲言又止。
沈醉看著扶蘇有話想說,卻又有些為難的表情,笑道:“公子,這里可有什么不明白之處?”
扶蘇搖了搖頭:“先生,此段話,學生都明白,只是學生對另外一件事有些疑惑,但是為親者諱,不知如何講起。”
沈醉笑了笑,有些明白了扶蘇的想法。
“公子,你是都覺得,王制這篇,與秦王此時所為,背道而馳?”
扶蘇嚇得臉發白,擺手大聲道:“先生莫要誤會,我不是質疑你的學問!”
“學生只是覺得,如今秦國強盛,欲滅其六國,統一華夏。但是被我大秦士兵毀去家園的六國之民,都會對秦國產生怨念。先生教扶蘇王制,里面有言,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六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國之民對秦國怨念如濤濤江水,我秦國當如何自處呢?”
沈醉看著神情激動的扶蘇,想了想:
“其實你這個問題很好,那我們就拋開一些東西,我和你講一講我的想法。”
“如今是什么世道,周天子分封諸侯,各國諸侯稱雄,各國之間連年征戰,流離之民應該不在少數,加上土地都被王侯士大夫統治,橫征暴斂,百姓與貴族之間的差距,扶蘇有想過嗎?”
“秦王欲破六國,統一華夏,這是霸主之資。所以秦王以王霸之行,統一六國,戰亂波及六國之民,六國之民有怨氣,實屬正常。”
“破而后立,這等氣魄,戰國七雄中,只有秦國當屬,所以我認為如今的秦王,敢有戰六國的魄力,不懼六國之民的怨恨,可稱當世雄主。”
“但是真正破而后立,統一華夏之后,治民治世,該如何?繼續王霸之制?還是王制中的仁民之制?那就是守成之君該考量了。”
“公子扶蘇,你父王不懼天下民怨,欲統一華夏,你可有為天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的決心嗎?”
“如今秦王行徑,雖被六國之民稱其暴秦,但仍不滅統一華夏的野望,公子,若華夏統一,你能讓天下百姓,真正的太平嗎?”
沈醉拍了拍臉色蒼白的扶蘇肩膀,輕聲道:“秦王若能統一六國,以后定是功載千秋。不過我更希望秦王百年之后,你能守住這份華夏統一,并且讓今后的百姓,能活在太平盛世,這也是我荀氏門生,所期待的世道。扶蘇,創業難,守業更難,如果真有統一那一天,我希望你能想起我教過于你的王制,造福于民。”
扶蘇蒼白的臉上,激起一陣紅暈,對沈醉大聲道:“若有那一天,扶蘇定不辜負先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