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快了。
早有預謀!
遭逢變故,英布卻沒有絲毫猶豫,繼續領軍奮勇向前,哪怕被兩股秦國騎軍在間隙中成功鑿穿陣型,己方僅是中軍大營就留有三萬精悍步卒駐守,絕無炸營隱憂,因為那三萬,是魏武卒。一旦雙方撥轉馬頭再度沖鋒,隱藏在左營中的那支實力強悍,季布親自率領的數千重騎,只要趁機殺出,說不定就能將深入敵后的秦軍鐵騎徹底擊潰!
如果說左右兩股秦國騎軍的沖陣充滿了刁鉆氣息,那么雙方中軍的兇狠碰撞,就是毫不拖泥帶水的硬碰硬。
先是英布那一列輕騎加速穿過縫隙急速向前,弓箭騎射,這些輕騎皆是膂力出眾之輩,五十步內,羽箭之勢,威力驚人!
幾乎是一個照面,三百騎秦軍就當場墜馬而死。
但是秦國騎軍第一排鋒線依舊齊頭并進,人人臉色冷漠,畏死者先死!
不管天下其它軍伍如何,這個道理,秦國將士從春秋戰國一路蕩平中原,已經傳承了足足幾百年了!
這列英布輕騎在弓箭之后,或抽刀出鞘或丟套馬索,面對那一排長槍橫放如林,同樣悍不畏死。
與秦國軍隊爭生死,如何才能讓自己活下來,趙國之民也經歷了整整上百年!
僅是一個擦肩而過,近千英布輕騎就那么被一槍撞死于馬背之上。
那些輕騎接下來還要面對之后的一列列秦軍軍鐵槍。
注定是十不存一的慘烈結局。
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騎軍撞陣。
沒有什么馬弓互射,沒有半點花哨招式。
因為這一列輕騎的毅然犧牲,雙方的第一次長槍互撞,使得英布所在后排那支重騎軍占據先天優勢。
英布與身邊依次排開的近百騎貼身扈從,大多數幾乎都是毫無懸念地一槍撞敵下馬。
騎軍撞陣之中,落馬者必死無疑,這是鐵律。
騎軍沖鋒,鐵槍開陣,極為忌諱一槍貫穿敵人身軀,即便能夠快速抽出,仍是會貽誤戰機,生死一線,容不得任何馬虎,況且兩軍相互鑿陣,可不是只有一排鋒線,否則鑿之一字從何說起?
一擊斃命的同時要求最大程度蓄力,就是活到最后的保證。
悄無聲息之間,最后一列重騎已經位于最后,四列輕騎越過那列鋒線快速突進。
因為英布深知戰場之上,最后那一口氣,不能墜!
左翼三萬秦國騎軍之中,蒙毅作為錐頭,悍然開陣,位于這種陣型的前方騎軍,無一不是先鋒營敢死士,死得最早最快。
章邯和蒙毅,李由本就是武將,秦軍殺出咸陽,他們分別趕到左右后軍,統領軍隊。
諸侯軍各路將領對此人本就不陌生,早在之前就有過交手后,更是恨得牙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