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開了近一個小時的車了,走的高速,沒好開窗,悶得熱。”孫希寧解釋道。
馬光明笑道:“你開車不開空調,合著是倒我這來蹭空調的?”
說罷,還是打開了空調。
過了片刻,氣溫有所下降,孫希寧也掏出幾份文件來:“事情比較多啊,先說哪個呢?”
“你把文件散在桌上,閉著眼睛摸,摸到哪個說哪個。”馬光明笑笑。
孫希寧差點沒被噎著:“還有這樣的操作?”
說完,揀出一份來:“昨天去拜會了錢東進,把你說的那番話一字不落地跟他說了,的確有了效果,他跟旁邊的政府辦的一個副秘書長說,上次市里出了個文件,就是要大力扶持本地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像大明廣場這樣的本土企業,市里更要給予政策支持。”
“這是空頭支票啊,有沒有實質性的成果?”馬光明一聽這話,就知道錢東進這是在打太極。
真是沒想到是沒想到,他錢東進一個工作起來近乎瘋狂的人,居然也學會了打太極!
“有的有的,”孫希寧嘿嘿笑道,“怪我沒有一下子把話說完,只顧著轉述領導的講話了。”
“老孫,你要是混仕途,沒準也是個大領導,有潛力!”馬光明沖他豎起大拇指。
孫希寧也不見外,哈哈一笑:“沒有那個命哦,其實有成果還得感謝人家東北那家公司,他們堅決要搞軟資產,就連市里面給的配套優惠政策都不要。”
“有哪些優惠政策?”馬光明問道。
孫希寧攤開文件:“除了低價拿地之外,市里面還在規劃上做了一些調整,這個地塊的東北角有大概五十畝地,可以用來開發住宅。”
馬光明盤算著,今年下半年預計安州樓市就要進入寒冬,這個時候開發住宅,能有個屁的好處,到時候錢砸進去了,一年之內收不回來,那可就要糟糕了。
孫希寧還在那里介紹著:“我是這么想的,安州城南的大明廣場大約能建八萬平,對于我們而言,是個超大的商業綜合體了,肯定需要投入不少錢,我們可以順手在東北角建幾棟高層住宅,賣房賺得的錢,基本上可以填補大明廣場的建設資金需求。”
馬光明不能直接說自己斷定下半年樓市要涼涼,每次他都預判得這么精準,有些難以解釋,只能換了一個思路:“老孫,是這樣的,我呢現在主要是想搞大明廣場以及配套的網絡商城,住宅這一塊呢有點不想搞了。”
“啊?”孫希寧一驚,“那有沒有跟鄭總提到過這件事?”
“還沒有,你知道的,他是搞房地產出身,要聽說我不搞這個住宅項目,肯定要跟我急,所以你也先不要跟他說。”馬光明笑道。
孫希寧點點頭,追問道:“那這個優惠政策對于我們來說,就沒有用了?”
“也不盡然,”馬光明擺擺手,“我們可以賣掉,也可以找有關部門談談,能不能換一個方式,比如增加引導資金,減免稅費等等之類的。”
“好的,我待會兒就去安排。”孫希寧點點頭,“因為東北那家公司堅持不讓步,所以錢東進已經讓有關部門開始聯系其他有意向的公司,而且優先考慮我們大明廣場。”
“這才是最大的突破!”馬光明笑道,“但是我們也要堅持底線,就是給人家的所有優惠,也必須全部給我們,這個不能不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我們公司的名頭沒有人家大,就低看我們一眼,否則這也不公平。”
不少人不少部門就秉持“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奇怪論調,同樣的事情,一個外來企業就能獲得很多扶持政策,本地的往往卻不能。
有時候一個外國人丟了某個東西,能動用一切力量,很快幫他找回;而本地人有個類似的事情,往往都會不了了之。
“這是必須的。”
這一點孫希寧跟馬光明想到了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