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明自然無法知道領導們為了陽江的發展宵衣旰食、殫精竭慮,他這會兒已經接到明天開始軍訓的通知,已經領到了自己的軍訓服裝。
這是一套枯綠色的衣服,聞起來還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也不知道上一年度軍訓完了之后,穿著這件軍訓服的學長有沒有認真把衣服洗一洗。從味道上來判斷,顯然是沒有。
馬光明不算是一個有潔癖的人,但也不能接受穿著有著餿味的衣服招搖過市。
他知道,高中的軍訓沒有想象中那么有趣,更不會發放大家很感興趣的槍支彈藥,基本上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學走正步,整頓紀律。
但在軍訓集合之前,大家到學校公示墻上可以看到張貼的分班表。
馬光明擠過去,很快就發現自己被安排在了6班——全年級一共8個班,一個年級大約400人。等再過兩年,高中也開始大規模擴招,陽江一中每個年級大約就達到800人左右的規模,老舊的校區就顯得格外擁擠。這是后話。
在縣教育局的統一部署下,全縣高中教學模式都差不多,高一的時候不分文科理科班,高二的時候才會分。
在擠過去看分班情況的時候,馬光明也順道看了一下,常連勝在1班。
同時,他還看到了一個熟人——黃俊,5班。
黃俊學習成績在紅旗中學來說的確不錯,如果發揮正常,考上一中也在情理之中,倒未必要通過他老頭子的關系。
整個高一在同一棟教學樓上,一層是1班至4班,二層是5班至8班,這樣看來,馬光明跟黃俊的班級緊靠著,跟常連勝反而是一上一下隔著。
趁著軍訓集合之前,馬光明在陽江一中里面溜達了一圈,學校里建筑比較老化,風格也是七十年代的樣子,布局倒是整齊劃一,三棟教學樓幾乎一模一樣。只有食堂是剛翻新的,風格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里面的桌椅也是嶄新,周邊還帶著一絲油漆味。
此外,學校里還有一座平常不對外開放的老房子,據說是明代某位學者講學的地方,在學校外宣的時候總是說本校有五六百年的校史,雖然有些自我貼金的成分,但嚴格來說,倒也不虛。
馬光明看過那棟老房子,肯定了那不是五百年前修建的。因為老屋面前石碑上刻有銘文,標明該學堂始建于明弘治三年,歷經戰火摧毀,目前的這座房子,于光緒二十四年翻建,是戊戌變法那一年,如此算來,這也的的確確算得上是一個古董。
馬光明感慨萬千,想當年,能到這里來讀高中,也算是他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事情。
如今,這竟然變成了現實。
穿越果然是窮矮矬改變自身命運的不二法門。
命運已然改道,但將會駛向何方,他也難以確定,但一定跟原先的道路有所不同。
光陰寶貴,且行且珍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