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開學伊始,陽江一中的高一新生們之間就像是颶風席卷過一般,大多數人都能哼上這幾句,動聽的旋律仿佛有種洗腦的魔力,讓人過耳難忘,一旦有人哼唱兩句,其他人便忍不住跟著唱起來。
這個現象先是在高一年級中普及流行,很快就流傳到高二、高三,幾乎人盡皆知了。
開學還沒有幾天,這首歌以及它的“創作者”馬光明就成為全校的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一個高一新生能有這樣的能量,這是陽江一中有史以來尚未有過的現象。
馬光明現在行走在校園里,剛開始被人指指點點的,他還覺得還有些不適應——他并不喜歡成為矚目的焦點,但后來也就淡然了,你還能擋得住別人的嘴?既然無法阻攔,干脆視而不見。
如今對于他來說,在學校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把功課做好,把學業趕上。在此基礎上,馬光明并不排斥做一些別的事情,比如,踢踢球鍛煉身體,比如擔任某一學科的課代表,或是擔任班級干部。
當然,以他中考進校的成績,還不足以進入吉祥以及任課老師們的法眼。
馬光明中考完畢還覺得自己挺不錯的,能以優異的分數考取陽江一中,這在當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但分班之后,他才感覺到與真正學霸們之間的差距。
紅旗中學畢竟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中學,哪里就能輕易涌現出臥龍鳳雛來?
跟別的學校相比,就差了許多。畢竟,陽江縣素來有著教育之鄉的美譽,靠著比別人更加內卷的方式,涌現出一大批高分學生。
馬光明所在的6班一共51名同學,40人是超過錄取分數線的,其余11名則是差了一點分數,用鈔票填補了差距之后錄取的。
但陽江一中還是比較嚴格,比錄取分數線差20分的,就算捧來二三十萬,也是無濟于事。
馬光明的中考分數在班級排名第25位,按理說,正好是中等偏上的位次。但這個數字并不好,當地有句俗語“二五”,是笨蛋傻瓜的近義詞。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還不熟悉,有時候喜歡報學號代替名字,每次有人喊到“二五”的時候,都會引來一陣哄笑。
與之差不多的還有38號,年輕的學生們受港臺古惑仔片的影響,動輒喜歡罵女人“三八”,言語之中充滿嘲諷和鄙夷。
不幸的是,褚新顏正好是38號。每次有人喊到這個學號,褚新顏都漲紅了臉,讓那些青春痘更加醒目,引得一群人更是笑得肆無忌憚。
與褚新顏不同的是,馬光明對此絲毫不在意,中學階段,學生之間相互取外號、綽號的習慣由來已久,他早就練就了一副刀槍不入的心境,這些言語的打擊,又豈能奈何得了他足可以用來防彈的臉皮?
但高中階段與初中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一點他心知肚明。初中的知識點相對簡單,而且量也較少,實在弄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明白,認認真真看看書,看看筆記,看看錯題,也就很快能夠弄懂。
中考的考題也于教綱上的差不多,而且偏于簡單化。高考就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