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我也有話要說
衛小黎點了點頭說,“咱們就粗略的估算一下一畝地一年的出息是五百,那六畝地就是三千了。”
“而且您剛才說的家里開支和農藥怕還是按照在爺爺家生活時算的賬吧?”
“我們現在已經從衛家分出來了,您和我媽一年到頭的開支哪用得著一千塊錢。”
“就算加上農藥一起,頂多四五百塊錢撐死了。”
在九零年代初,一百塊錢的購買力那可是非常客觀的,畢竟這個年代農村土雞蛋也才幾分錢一個。
衛小黎也是想在物價飛快上升之前先積攢出足夠的資本,這個資本指的可不是錢。
到了后面幾十年,錢幣已經是這個世上貶值最快的東西了。
衛文山被女兒這么一說才恍然反應過來。
“是啊,我現在算賬不能按照之前的方法了,我和你媽一年才能用幾個錢,這么說我要是有五畝地可以種,明年不但能把你爺奶的錢全部還清,我和你媽還能余下千把塊!”
四位數的存款啊!這可是衛文山夫妻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聶琴芳激動地摟住小寶,這才明白女兒女婿的用意。
衛小黎趕忙安撫好母親,“媽媽媽,您先別激動,才三千塊錢就讓您激動成這樣了。”
“我這還只是說了一個最基本的賺錢法子。”
“從韓銘跟爺爺開口要下這四畝地時我就已經有了另一個賺錢的法子,比咱們正常種田賺的還要多的那種。”
這個年代,個體戶正在飛速崛起,他們村里已經有不少年輕人都走上了外出做生意的路子。
衛小黎是重生回來的,她非常清楚將來社會對高品質的農作物有多稀罕。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
昨天去縣城,衛小黎趁著中午吃飯的時候特意跟醫院的食堂阿姨打聽了一下縣里的物價。
原來在他們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的土雞蛋,城里已經買到七毛錢一個了!
這些年村里也有不少陌生老板來收雞蛋的,但給的價格極低,差不多2毛一個,賺這個差價就賺的盆滿缽滿。
也有不嫌麻煩的人,嫌棄這些中間商給的價格太低,每到趕集的時候就背著家里存下來的雞蛋去鎮上買。
價格能稍微高點,但也高不到哪兒去,累死累活弄幾十個蛋,頂多每個蛋漲五分錢吧。
畢竟鎮上的人大多也都不缺雞蛋吃,不少人還能再自家后院養雞呢,會缺蛋吃嗎?
只有住在縣城里的人,他們沒有地,想吃啥都得上菜市場的這種才會掏錢賣雞蛋。
那縣城的菜市場里,雞蛋也分三六九等,養殖雞蛋價格便宜商戶都很喜歡進這種貨售賣。
但能住在縣城里的人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有錢人肯定也不缺,像那種注重孩子身體發育的家長啊,注重生活質量,對吃有一定講究的人啊,才是土雞蛋的最終消費對象。
在這次回門之前,其實衛小黎就考慮過土雞蛋的生意,只不過時間比較倉促,她本來打算等從衛家回來之后就開始著手開干。
等她賺到錢了就去找爺奶談判,把爸媽接出來。
只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錢她還沒賺到,人就已經先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