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反正是不會拒絕的,吸引顧客進來,就有可能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又不需要商場做廣告,何樂不為呢?
更何況,許多商場對在門口做廣告的品牌,還會收取一定的推廣費用,防止其他品牌產品都這么干,把商場變成了菜市場一樣混亂。
不過他不認為這些游戲機,會成為智多星的絆腳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貴!
游戲機貴,這個或許一些人還能接受,但是每一個游戲也很貴。一款游戲,對許多游戲宅來說,可能很快就通關了,然后再玩一段時間,沒有新的驚喜過后,就會開始厭倦,想要玩新的游戲。
那些游戲機的廠商相互都不兼容,你想玩新的游戲,那么就要再次購買,要想一年玩不重樣的,購買游戲的錢,可能會超過游戲機的錢。
這些加在一起,就不只是兩三千的事兒了,會超過五千,甚至上萬。這對目前平均年收入不足三千元的上班族來說,根本不是他們能消費起的。
對一些有錢的家庭來說,也會肉痛。尤其是當孩子喜歡的游戲,不屬于同一家公司的時候,那更難受。
為了一個新的游戲,要新買一臺游戲機,有幾個家長舍得?小康家庭,也經不起這么造。
而這時候,智多星的廉價策略,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雖然智多星的電視游戲機不生產游戲卡帶,畫面也沒有目前市場那些16位的游戲機精致,但是能玩,便宜,這就足夠了。
對小孩子來說,這兩種的吸引力差不多,而能玩更多的,顯然會讓他們更喜歡。對一些青少年來說,他們也只能在家長的選擇下,玩智多星的八位機。
掌機方面,也是如此,價格是智多星最大的競爭力,是其他游戲廠商所無法彌補的。
其實在九十年代,前世除了小霸王,就沒有其他流行的游戲機了。有一些機器可能很多人知道,例如PS,GB等等,但擁有的人實在是不多。
在千禧年之后,華夏的經濟再次騰飛的時候,才會有更多人入手游戲機,其中許多還都是大人了。
而那時候,華夏對游藝設備有許多限制,加上網絡游戲的興起,那些游戲廠商賺到的錢,實際上也比想象中的少了許多。
章楊現在所做的,實際上就跟許多游戲廠商背道而馳。別人都是先靠著一款新游戲,賣出去新的設備,然后再不斷的推出新游戲,供應這個新設備,以此來保證每年都能賺到錢。
等到大家覺得這個設備老了之后,再推出新一代,然后再推出新設備,或者將一些老的游戲做升級,再次圈一波錢。
智多星現在不一樣,沒有后續新游戲這個贏利點,完全就是靠著賣游戲機賺錢。這在許多游戲廠商看來,把一個可能長流水賺錢的生意,愣是讓智多星做成了一錘子買賣,這經營理念差的太遠了。
可是很快他們在華夏市場就吃癟了,貌似智多星這種一錘子買賣的,才更加吸引華夏的消費者,他們這么多國際游戲巨頭,居然加在一起的銷售額,都比不上一家小小的智多星!
如果,智多星變成他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