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電子領域,島國做的實在是太好了,每一次不管什么消費電子產品爆發,島國都能跟著分一杯羹。
而南韓也在學習島國,開始努力研發,投入了巨額的資金,寶島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歐美的速度則稍微落后了一點,他們更注重某一個項目,想要將一個項目做到極致。
這樣當然也能賺到錢,而且成為龍頭之后,賺到的錢必然不會少,同時還有著行業中最大的話語權。
消費電子,比想象中的市場更大,哪怕是那些數控機床的數控板,也屬于消費電子。
華夏在消費電子領域,處于第三檔的,比那些領先的隊伍落后太多了,如今終于是開竅了,開始努力追趕。
或許說開竅也不對,之前并不是看不到這些,而是沒錢。
那時候華夏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滿足人民的內需,讓人能吃飽、穿暖,有房子住,不被挨打。當這些基本的需求都無法滿足的時候,怎么可能用錢去做一些其他的研發?
現如今華夏的糧食產量連年增長,在袁院士等幾位的帶領下,新品種高產糧食作物不斷地額刷新著高產記錄。
華夏跟美利堅差不多的面積,卻養活著十倍美利堅的人口,壓力能不大么。
如今吃飽穿暖已經不是華夏人民的主要需求,至少絕大部分人已經能做到了,他們開始追求更多。
這時候,華夏的經濟發展,經過數年的積累,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有了很不錯的基礎,也有了足夠的資金。
政斧開始對一些產業做出調整,尤其是調整支柱產業,讓許多行業開始快速增長。
有了政斧的支持,想要發展起來其實并不難,相關的政策扶持,包括稅收減免、免費宣傳、地方指標等,讓消費電子行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有人說這跟智多星在海外的蓬勃發展也有著很大的關系,誰也想不到,一個游戲機,一年居然能賺那么多錢,還帶動了上百萬人的就業。
智多星集團當然沒這么多人,但是相關的企業、銷售商等,都能因此獲利。
如果能多冒出幾個像是智多星一樣的大公司,那是不是能帶動更多的產業發展,帶動更多人的收入增長?
有了模板之后,再制定相關的策略就簡單了,政斧只需要公布一些政策,自然就有人不斷的進入這個行業,就連一些大學都增加了相關的專業,也有了更多相關的技校出現。
轉了一圈之后,章楊對行業的現狀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也回想起來未來那些產品發展的速度會更快,哪些產品會很快消失。
比如手機行業會進入快車道,不只是國內,國際上多少消費電子行業大佬都會進入這個行業。
而尋呼機則會走入末路,用不了幾年,就將消失。可惜的是,現在還有一些廠子在努力往尋呼機的市場里擠,估計沒兩年就會后悔的。
這時候,讓智多星集團再給他們打個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