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硅谷,不但是美利堅最大的IT電子基地,也是全球最知名的IT電子基地,這里從事IT電子行業的人才最多,最密集,同時相關的企業也最多,還有許多都是此時全球,或者是未來全球頂級的大企業。
硅谷,也是因為最早生產硅晶半導體的地方,名字也是這么來的。
在這里除了IT電子相關企業,就是投資公司了。因為許多公司創立的時候,都只是一個概念而已,極為缺錢。
而美利堅的金融業極為發達,風投數量也是全球最多的。如今互聯網熱,風投自然也想就近投資相關企業,從而分到一杯羹。
風投,也就是風險投資,經常投資的企業破產了,導致血本無歸。可是風投界還有一句話,投資十次,平均每次的金額相同,那么只要有一次成功,就絕對不會虧。有兩次成功,就能有至少翻倍的利潤!
所以風投機構非常多,也有很多都發展壯大了。
章楊這次到硅谷,倒不是為了風投一些企業,而是想要投資一家已經發展起來的了企業。當然,這家企業雖然發展起來了,可實際上表現的也很一般,至少跟相鄰的行業老大比起來,差距非常大。
這家企業,就是超威半導體,未來曾一度威脅過英特而的地位,但幾次挑戰都失敗了。如今這家企業的市值,還不到英特而的十分之一,年銷售額也不過三十億美元左右,利潤更是少的可憐。
哪怕此時IT電子公司的股價都在飆升,但超威半導體的市值,也還不到一百億美元。
之前章楊就讓高盛公司作為中介,幫忙洽談智多星集團入股超威半導體的事情,當時跟高盛說的很清楚,智多星集團上市融資,就是為了入股硬件企業。
如果高盛無法談妥這個項目,那么上市也就不用談了。如果能談妥,章楊愿意給出百分之一的入股金額作為中介費。
其中還有一些復雜的獎勵條款,比如入股比例,金額等方面。
高盛這樣的全球頂級公司,他們不只是做金融投資,也經常介紹投資的企業合作,從而保證他們也能獲利。
超威半導體,就有高盛的投資,雖然比例不高,卻也不是小數目。
當然,作為頂級投資公司,從來都是兩手準備。他們不但投資了超威半導體,也同樣投資了英特而。
前幾天高盛的托里打電話告訴章楊,跟超威半導體的董事長兼CEO杰瑞?桑德斯談妥了大概的范圍,具體入股金額和獲得比例,需要章楊過來親自確定。
今天章楊就到了,跟著托里,一起進入了桑德斯的辦公室。
看到章楊,桑德斯就皺著眉頭。一個如此年輕的人,還只是智多星集團的總裁,而不是董事長,他覺得對方似乎對他們超威半導體不夠重視!
章楊看著桑德斯,發現又是一個老頭子。似乎很多企業的掌舵人,都是一些老家伙,感覺他們似乎都不愿意退休。
都已經很有錢了,找個合適的接班人,舒舒服服的享受生活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