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千禧年,微軟的股票反而有些下跌了,據說是因為微軟投資的世嘉萬代表現不好,加上跟超威半導體之間又有了經濟糾紛。
還有就是在其他地區,微軟也被告了,說是涉嫌壟斷,要面臨巨額的罰款。聽說還有一種可能,微軟要被拆分,分成操作系統軟件和辦公系統軟件兩家公司。
基礎的原因,就是微軟用處于霸主地位的操作系統,強行捆綁瀏覽器、辦公軟件和即時通訊軟件。
靠著這個操作,微軟很輕松的讓他們的瀏覽器成為了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瀏覽器,辦公軟件的市場也占據了大頭,現在又要弄即時通訊軟件。
很多公司都看出來了,即時通訊軟件很有潛力,其中參與投資的財團也不少,大家看不慣微軟的吃相。
尤其是微軟表現的越來越強勢,還想以軟件主導硬件。各大PC廠商要在電腦中直接安裝微軟的操作系統,還要求各大硬件廠商的產品在微軟的系統下,性能表現最佳,這就動了那些硬件廠商的蛋糕。
即使英特而跟微軟的合作很好,但也不想被微軟拿走主導權,我們的硬件,可不只是為了你們微軟系統開發的,在其他系統平臺,一樣能很好的使用。
于是微軟就因為壟斷被告了,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被告,也包括了美利堅本土。
微軟陷入這樣的麻煩,股價自然是開始下跌,也正是這件事,讓人開始重視互聯網的泡沫。一些投資商準備離場,讓散戶接手了。
其實在去年末,許多大投資商就開始操作了,他們相互之間都有默契,誰也沒公布出來,誰讓那些散戶不將資金托管給我們呢,虧了就是活該。
金融市場,永遠是大莊說了算,散戶就是韭菜,可以讓你們長得很好,但總要被割茬。
當然,這些都是章楊明面上給威爾解釋的理由,實際上就因為他是重生者,知道互聯網泡沫要開始了。
許多擴張極為迅猛的企業,包括市值上千億美元的企業都會破產,倒是一些小公司,反而未來會表現的越來越好,比如此時的亞馬孫、亞虎什么的。
只可惜章楊此時的經濟實力還不夠,至少不夠坐莊的,否則他肯定能賺上一大筆。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個消息告訴了威爾之后,威爾就開始想著,怎么能為公司多賺錢。金融市場,知道漲能賺錢,知道跌一樣能賺錢。
最簡單的就是股指期貨,先借來賣掉,然后再買回來補上就行了,一進一出的差價,用上杠桿,很多時候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尤其是在一些上市企業要破產的時候。
威爾也以為老板告訴他這個消息,就是讓他為公司賺錢的。投資亞馬孫、亞虎什么的,都是最為保守的方案,真正想賺錢,就要承擔一些風險。
更何況知道了確切的消息,風險也就不大了,如果這樣還賺不到錢,他當初也不會成為富國銀行旗下金融公司的高級大客戶經理。
回到公司,威爾將自己的助理叫了過來,現看了一下金融市場的數據,然后親自操作了一個賬戶,套現出一百多萬美元。
“這個賬戶里的錢提出來,注冊一家小公司。這家VV時裝公司,你帶幾個專業人士去考察一下,然后投資一百萬美元。”
“給你一周的時間,保證公司不能虧,也不要讓對方知道是咱們公司投資的,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