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秘書,總裁有事兒?打個電話就行,沒必要親自跑一趟。”姚律師看到小王,熱情的站起來。
“姚總監,是我有點事兒想要咨詢一下你。不算是咱們公司的合同,可是總裁說我沒找到問題的關鍵點。”
“是這樣的,波導那邊剛剛跟法蘭西的薩姆基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技術研發公司……”
姚律師聽完之后,很快就明白過來:“我沒看過具體的合同,但我大概知道,波導可能犯什么錯。”
“第一,雙方各持有百分之五十的股權,看起來是共同協商,但是技術負責人卻是法蘭西方面的,也就表示波導這邊會一直處于被動狀態。”
“第二,喪失了控股權,這個本應該是很容易爭取的,因為除了波導,國內的其他手機廠商沒有資格跟薩姆基合作,我們有,但我們不會。”
“第三,負責人是法蘭西人,對方要求追加投資的時候,波導是否答應?答應的話,波導的資金比得過薩姆基嗎?別人一年的凈利潤超過一個億歐元,甚至能達到兩個億歐元,波導才多少?”
“雙方各自注資一千萬歐元,你覺得波導那邊拿得出來嗎?波導歷年的利潤,很多都用來分紅了,上繳給國資,用于地方發展。”
“這是過去很多企業常用的方式,可那些企業什么樣,還用我多說嗎?正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技術投入,才不得已跟薩姆基合作。”
“而別人掌握著海外銷售權,波導很有可能變成對方的代工廠,會被對方慢慢的蠶食掉。”
“里面還有可能出現許多小問題,我不知道波導那邊是否在合同上注明了,如果沒有,那任何一個問題出現,吃虧的都是波導。”
如果薩姆基要在華夏投資建廠,肯定要花一大筆錢才行。現在呢,拿出來一點技術,還不一定是一流的技術就拿到了一家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同時還能用華夏的人員來幫他們做一些技術研發,研發成果薩姆基還能使用。如果薩姆基再能授權或者轉售給其他公司,那波導虧的更多。
姚律師覺得,如果他來擔任波導的法務總監,負責擬定合同,波導肯定是控股方,同時決策人也一定會是波導的。
薩姆基沒掏錢肯定不行,不但要掏錢,還要多掏錢。波導完全沒發揮出地主的優勢,低估了人員、品牌等價值。
或許這兩年波導會發展的很好,但當波導的資產一步步被薩姆基蠶食之后,哭都來不及。
小王這才明白,原來里面還有這么多說法。但這是姚律師大概分析的,實際情況不知道是什么,波導怎么就要完了?
如果波導真的要完蛋,那智多星能否收購波導的一些資產。比如品牌或者研發中心什么的,至于工廠還是算了,總裁說公司的工廠沒必要繼續擴張了。
而且波導完了,那空出來的市場份額,智多星能否占下來?
如果智多星能有波導那樣的市場份額,發展肯定會更快。說不定兩三年時間,就能成為國內市場的行業老大了。
“姚總監,多謝指點。”小王也才明白,為什么老板說公司一定要有專門處理合同的法務人員,真的可以避免很多經濟糾紛,可以避免吃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