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連想集團雖然不斷的發展壯大,成為了行業第一,但是卻因為技術上的差距,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
好的年頭,可以邁入世界五百強,但凈利潤卻非常的低,只有不足百分之二。也就是說賣了一百億的貨,才能賺不到兩個億。
而連想的發展也是通過開始的瘋狂擴張,再到后期的不斷裁員,縮減門店等,可以說走了不少的彎路。
劉傳志看著章楊:“你的表情告訴我,你不太看好這次收購?能說為什么嗎?”
“不是不看好,而是覺得連想的擴張太快了,人員增長太多。你可知道,如果連想不收購IBM的PC業務,他們也很難這么快賣出去,因為其他PC廠商不會收,尤其是還包括了那么多員工。”
“我猜合同中肯定包括一定時間內禁止裁員的條件吧?這就讓連想的支出增長了一大截。而你收購IBM之后,IBM的訂單也會減少,美利堅的政斧等部門,可不會將訂單交給一個外企。”
劉傳志點點頭:“這些我們都考慮過了,但是對方有我們急需的技術。包括產品架構的技術,一些相關的軟件程序,還有全球市場的銷售渠道等,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是劃算的。”
“我們也不只是完全用現金支付,還包括了一些股票等,也不是一次性付清。而且合同中說不準裁員,可沒說不準減薪。”劉傳志有些狡猾的說道。
章楊豎起大拇指:“這招狠,可以讓他們自己申請離職。我們在國內這邊,連想的門店擴張速度飛快,你想過沒有,這么多直營店,增加了多少成本?”
“而且連想為了保證銷量提升,雇傭了太多的銷售人員,很多還都是名校畢業的,真的有必要嗎?”
一個名校的畢業生,要求的起薪待遇就不低,加上其他福利等,支出可不是小數目。可銷售方面,真的需要這么高的學歷嗎?真的必須是名校嗎?
“我們考慮的是銷售人員也要懂技術,這樣才能針對性的為客戶提供好的方案,才能讓產品賣的更好。”
“我們的銷售人員主要是對政斧、企業等,并不是對個人。而且正因為我們有最多的門店,才保證了我們的產品賣的最好。”
章楊搖搖頭:“你忽略了一件事,品牌。我們智多星集團宣傳最多的并不是產品,而是品牌。在每一個廣告后面,都要強調品牌,強調我們的行業地位,從而讓消費者知道我們就是行業最好的。”
“品牌的附加值,讓我們的許多產品明明比同行的貴,銷量卻一樣不差,保證了我們的高利潤率。”
“你看看連想,利潤率太低了。而利潤率高,利潤多,我們才能有更多的錢投入到技術上,從而保證技術優勢,保證產品優勢,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的許多銷售渠道,都是找的代理商,是我們弄不起自己的直營渠道嗎?而是這樣成本更低,尤其是人工工資越來越高的時候,代理商可以不止代理一款產品,成本也能降低,保證利潤。”
“老劉,聽我一句勸,多發展一些代理商或者經銷商好了,直營店不能繼續擴張下去了,非技術人員也不能這么增長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