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也叫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曾經是做打字機起家,后來才開始做計算機和相關的服務,現在又涉獵了通信技術等。
曾經一度他們也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直到九九年,才被微軟超過。
該公司常年居于世界五百強前百,從來沒有擠進過前十,但是該公司的品牌,卻常年處于前列。
在92年的時候,該公司就曾虧損了接近五十億美元,創造了當時的虧損記錄。也正是因為如此,公司經營重點才會逐漸從硬件向著軟件和服務轉變,并一舉扭虧為盈,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軟件企業。
02年的時候,全球金融行業都不好,很多企業效益下滑較多,但IBM卻啟動了百億美金的研究計劃。
之前IBM就很注重技術研發,尤其是喜歡申請專利,并且申請的速度非常快。如今IBM已經有超過三萬個技術專利,很多都是專利組合。
靠著這些專利技術,他們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還能排擠競爭對手,讓對手必須付出更多的金錢才能在技術上跟他們差不多。
他們還不斷的跟其他公司交叉授權,即使如此,他們通過專利授權,也為公司帶來了十幾億美元的凈利潤。
這也讓IBM嘗到了甜頭,他們希望未來能向著這個方向發現,不需要那么多的硬件工廠,不需要那么多的設備,靠著一些專業的技術人才,就能創造出極大的價值。
這樣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會增加許多,能夠平穩的度過每一次危機。所以他們才決定,將IBM的PC業務賣掉,一方面可以換取一些現金和投資,另外也能給公司瘦身,減少支出,提高利潤率。
其實談判在去年進行的就差不多了,但是因為設計到利益、政策等非常多,所以直到今年三月份,兩國的相關機構才同意了交易許可,并打算在五月份正式簽訂合同,完成交易。
劉傳志的團隊早就過來了,劉傳志也在上周就已經過來,雙方在進行最后的一些細節磋商,主要就是關于一些技術的。
至于市場、品牌什么的,他們早已經談妥,雙方都想盡快完成,這部分讓步也無所謂。
可是技術上的問題,雙方有了一些分歧,如今也談的差不多了。
不過今天劉傳志很精神,因為章楊來了。
“章楊,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薩繆爾·帕米沙諾,他還有個中文名,叫做彭明盛,現任IBM的總裁。薩繆爾,這位就是智多星集團的董事長章楊,也是連想集團的董事,首席戰略顧問。”
“章,你好,很榮幸見到你。”
“你好。”章楊也在打量著這位藍色巨人的掌舵人,正是這位提出了百億美元的研究計劃,為IBM的未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老劉,你們談的怎么樣了,細節都敲定了?”章楊轉頭問道。
“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支付方式和時間,還有后續的專利優先授權等條款細節,這兩天就能完成,最遲下周就能簽約。”
劉傳志也覺得不容易,去年就開始談,現在才談成。越是大公司,對細節的談判就越復雜,因為任何一個條款,都有可能帶來上億美元的差距。
“那就恭喜了,我想這對連想和IBM來說,是雙贏的局面。”章楊換成了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