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把市場搶占下來,不能讓諾基亞等占了便宜。其實這正好說明一件事,手機市場要大興了。”
當一個行業涌入更多的從業者、企業的時候,就證明了這個行業有多么的受到市場歡迎。不過很快這些企業就會陷入更多的競爭,從而淘汰一批。
能夠在競爭中剩下來的,才能發展壯大。
智多星既然做手機了,就要做到最好。這個不但是斷永平的目標,也是章楊的目標。
……
許立華看著波導公司本月的手機銷售統計,眉頭皺成了川字。銷量有所提升,但是市場占有率竟然再次下滑了。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智多星的崛起,引發了諾基亞、摩托蘿拉等老牌巨頭的重視,掀起了廣告宣傳戰、促銷戰等。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上頭竟然再次頒發了一些手機牌照,市場上涌入了更多的國產手機廠商。
這就像當初做收音機什么的一樣,基本上搞清楚原理并不太難,尤其是可以拆卸別的公司的成品。
很多技術進行反向推導,會簡單許多。就像當初做BP機,國內就有上百家企業,很多企業的產品都出不了省,但能賺錢就行。
有一些是國企,有一些是私企,還有一些是外商合資的企業,都是看到市場大,想要分一杯羹。
之前沒有牌照,很多企業想做不能做,現在機會來了,他們怎么可能放棄?甚至一些瀕臨破產的企業,還夢想著靠著手機起死回生呢。
公司跟外商合作研發技術之后,在外商的主導下,沒少做技術授權,這在許立華看來是不明智的。
授權了技術,就增加了競爭對手。而公司最賺錢的就是賣手機,專利授權費用的利潤太少,根本不值得。
可是其他大公司都在做授權,許立華也沒扛得住對方的勸說,同意了這個舉措。好在波導的銷量在國內跌到了第四,實際上銷量卻提升了,利潤也有所增長,局面還不算壞。
許立華開始看著其他的一些國產手機廠商,看看哪些是能夠合作的,甚至合并。波導想要提升市場占有率,就只能用這個辦法了,他們沒有錢繼續做宣傳,利潤大部分都上交了。
而且兼并了其他品牌,實際上也擴大了產能,拓展了銷售渠道。
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被其他公司所兼并。已經有不止一家公司拋過來橄欖枝,卻沒有許立華最想看到的那個。
不過他還是想再堅持看看,如果不行,那就答應那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