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智多星工廠的人有許多都退休了,一些身體好,且愿意回來工作的被返聘了,反正基本都是機械化,不算體力活。
還有部分是短期的合同工,主要是打雜等,也有一些是智多星集團招聘的應屆畢業生,來這邊輪崗實習。
做硬件研發的,基本上都要來工廠做輪崗,那些儲備干部也一樣,沒上過一線,怎么知道一線的工作如何管理?
即使有不少人離開了智多星集團,可智多星集團的人數還是有所增加,主要是軟件等方面的人才。
前世在軟件方面,華夏就比較落后。軟件實力最強的,就是美利堅,像是微軟、IBM、甲骨文、惠普、思科、谷歌、蘋果等,每一個都是響當當的。
歐洲則是以德國思愛普(SAP)和法國達索(DS)為領頭羊,下面一些中小規模的軟件公司。
亞洲這邊,島國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很多之前都是做硬件的,現在都調整企業重心,像IBM一樣,更多的做軟件,硬件方面只做設計,基本不生產了。
比如NEC、富士通、日立等等,風險低,收益高,很多時候遇上經營困難,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裁員就能解決。
尤其是在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后,多少硬件企業都轉型了,他們都看到了IBM的成功經驗,更想成為微軟那樣的巨頭。
華夏這邊,只有智多星排名能夠進入前百,還有另外一個有希望進入前百的,就是東軟集團,專門做企業軟件外包服務等。
大家印象中軟件實力很強的千度、阿里吧吧、連想等,根本進入不了排名,因為軟件不是他們的主要營收。
智多星集團能夠進入其中,靠的是兩個,一個是智多星系統系列,靠著操作系統,帶動各種應用軟件的銷售,另外一個就是游戲軟件,這個是行業老大。
可是在軟件銷售和利潤方面,跟微軟等巨頭,還有很大的差距。現在章楊就想著縮小這個差距,智多星雖然進攻不了微軟的PC行業地位,可是在移動設備上,卻能壓制微軟,成為霸主!
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企業,也有可以學習的地方。甲骨文主要是做大數據和云服務,為多少企業提供了企業云等解決方案,每年光是出售一些數據,就能賺上一大筆。
IBM也是如此,做企業解決方案,同時更多的研發各種軟件專利,專利機器公司不是隨便說說的。
智多星集團這邊,章楊已經跟大家說的很清楚了,游戲機基本上就是最后一代了,十年內不會再有什么跨時代的新品出現,主要就是靠著軟件獲利。
所以這部分的硬件研發,可以暫時放一放,對升級款有一個準備就行。其實等到過兩年,半導體技術提升,架構都不需要變化,就能讓產品性能有明顯提升。
手機、平板和智能電視,是公司未來的研發重點。其中最容易增長的,其實是軟件。
硬件產品賣的越來越好,大家對于軟件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里面的市場也會迅速擴大。
而華夏的軟件人才也在噴涌而出,以智多星集團的名號,到大學校招的時候,往往能夠得到優待,單獨開一個招聘會。
章楊坐在辦公桌前,看著李俊生辦公室送來的報告,好像有些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