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部落匯合后,除了黃毅和赫丹巴特爾兩個,其余人都忙著扎營,這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兒,蒙古人做得有條不紊。
為了慶賀黃毅收獲巨大,大家又燃起篝火載歌載舞慶祝,赫丹巴特爾親自烤全羊,并且把羊胸脯那塊最肥美的肉雙手捧送給黃毅品嘗。
喀嘞圖和格兒楞都來敬酒,態度比上一次謙遜很多。
喝了幾碗馬奶酒后,赫丹巴特爾詢問黃毅是不是真心舍得用皮甲換奴隸。
黃毅收下四個少年是準備言傳身教將來作為軍隊的種子,沒想著讓四個少年搏命,最起碼在他們養壯實、練結實了前。
需要四個少年參加戰斗時,怎么著也得給他們裝備內襯棉甲外穿鐵甲,保證建奴使用步弓在五六十步內射出重箭射不透。
皮甲的防御力不咋地,僅僅是比棉甲強一些。
但是棉甲柔軟多了,可以當棉衣穿,四個少年都衣衫單薄,黃毅需要棉衣,嫌少不怕多。
蒙古人很少使用步弓,騎弓的威力比步弓小多了,皮甲基本上能夠防御羽箭漫射。
赫丹巴特爾部落里的戰士不多,裝備差,如果增加兩副皮甲能夠提升防御力增加一點點戰斗力,黃毅樂見其成。
黃毅通過黃大勇翻譯,告訴赫丹巴特爾,他愿意用皮甲交換奴隸或者牛羊,怎么交換全憑頭領做主。
赫丹巴特爾做主交易,當然一手托兩家做到了基本公平。
最后的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黃毅付出兩副皮甲得到了三頭牛、三十只羊和三個奴隸。
不可能還有如黃大勇那樣的漢族少年。
還好,三個奴隸都是漢人,只不過有兩個是女人,只有一個是成年男子。
這個瘦弱的男人身高只有一米六出頭,說他今年三十六歲,但是瞧上去比后世六十三歲的老頭還要滄桑。
他叫何繼業同樣是遼東人,也是軍戶,但他不是衛所軍是軍余,以前都是種地為生,一直到八年前家破人亡被建奴抓來大草原為奴。
兩個女人一樣的瘦不拉幾,頭發枯黃,黃毅瞧不出年紀,只覺得她們兩個人加起來都沒一百五十斤。
問了問她倆的年紀后才知道都很年輕,年紀大一些的十九歲叫孫素珠、年紀小點的叫杜翠蘭十七歲。
她們都是十歲左右被建奴當商品一樣賣到大草原的。
赫丹巴特爾應該是特意挑選了這兩個年輕的女人,目的不言而喻。
草原名族跟漢人不同,他們不介意女人是不是處子,甚至于可以把父親的女人當做遺產繼承。
鼎鼎大名的王昭君就是嫁了單于父子倆。
赫丹巴特爾是真心希望黃毅留在部落里。所以希望黃毅有財產、牲畜、奴仆和女人。
以后怎么發展?
已經知道了大概是哪一年的黃毅心里有很多想法。
但是無論有多么好的想法都得有人來執行。
所以黃毅希望得到人口,多多益善。
只不過多一個人就多了一張吃飯的嘴,如何解決大量食物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