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這株柳樹垂下萬條翠綠的柳枝,為這個村莊的人們遮起了一片陰涼,正如此時,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坐在柳樹下面乘涼。
“這就是功德啊。”方鑒看著柳樹感慨道“若再有三百年蔭蔽之功,便能得天垂恩,誕生靈智,修行入道了。”
方鑒一邊感嘆著,一邊已走到了村口,此時正在柳樹下納涼的村民們將目光齊齊投落到了方鑒身上。
“哪里來的貴公子”一道清脆的童音響起,方鑒抬頭看去,卻見在那大柳樹幾條近地的樹枝上坐著十幾個幼童。
對方鑒說話的是一個歲的,梳著總角,穿著布衣,面容白凈可愛的男孩。
男孩話音剛落,另一條柳枝上的一個小女孩便說道“貴公子不在前面竹林里納涼游樂,跑到我們這里來做什么”
這時,柳樹下的村民中站起來一個年逾七旬的老者,只見拄著拐杖來到方鑒面前拱手拜道“老朽是這大柳莊的村正,不知公子尊姓大名,所為何來”
方鑒連忙伸手扶住老者,并拱手道“在下姓方名鑒,是游學書生,今日路過寶莊天色已晚,故而想借宿一宿。”
村正聽到這話不由一愣,只見他滿臉疑惑的看了看天正中的太陽,又不確定地朝后面的村民們問道“現在幾時了”
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說道“剛過午時沒多久。”
“”村正轉過頭來,朝方鑒道“公子,天色應該還早。”
“”方鑒道“但遲早會晚的。”
村正心頭終于泛起一絲疑惑,道“公子怕不是趕路的吧”
方鑒笑道“老丈慧眼如炬,其實在下想在莊內小住幾日,不知可否”
村正道“公子可有大唐戶籍可有官府頒發的路引”
方鑒問道“敢問老丈,是什么樣的路引我很少出遠門,不知道身上帶的文牒里有沒有。”
村正看著方鑒年輕的面容,心里暗道這應該是個富貴人家的公子,嬌生慣養很少出門,不然不可能連路引都不認識。
于是村正便朝身后柳枝上招了招手,哪個最先和方鑒說話的小男孩身形矯健地跳下柳枝,飛奔到了村正身后,“爺爺。”小男孩叫道。
村正對小男孩道“你回去叫你爹把爺爺的路引找出來給你,你再拿來給我。”
“好的。”小男孩應了一聲,然后一路朝莊內飛奔而去。
沒過多久,小男孩便跑了回來,并將一張文書遞給了村正。
村正看了一眼文書,便將其遞給方鑒道“公子請看。”
方鑒接過文書看了一眼,只見這文書上面寫著老者的姓名、籍貫、出生年歲等詳細信息,并且還加蓋了兗州府的官印。
方鑒一邊遞回文書一邊笑道“哦,這便是路引啊,我有的。”
說完,方鑒右手伸入左袖中,取出來時手中已經拿著一份文書,“老丈且看。”
村正接過文書一看,果然是路引,官印也一模一樣,絲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