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子真敢說啊。”巨靈神此刻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尷尬了,現在應該尷尬的,要么是方鑒,要么就是太上老君。
但方鑒并不尷尬,他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一派正氣凜然。
太上老君尷尬嗎?并不,他依舊是一臉風輕云淡的笑意,滿臉和藹慈祥。
玉帝目光微凝,盯著方鑒看了許久,最后才扭頭笑問道:“道祖怎么看?”
太上老君呵呵一笑,手中拂塵一擺,以真言道:“大道無為,上善若水。”
玉帝聞言淡淡一笑,隨后又將目光看向西方:“佛祖怎么看?”
少時,只聽一個恢宏悠揚的佛音在凌霄殿中響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隨著道祖、佛祖的聲音回蕩在凌霄寶殿之內,眾仙神的心境也迅速歸于平靜。
而玉帝則看向方鑒道:“方鑒,你以為道祖、佛祖所言如何?”
方鑒略有明悟,此刻他才明白,道祖為什么是道祖,佛祖為什么是佛祖,只是隨口一回應,便輕松化解了自己的話。
但并不是回應他,他現在還沒有資格讓道祖與佛祖親自回應,道祖佛祖是在回應玉帝,因為方才玉帝借著自己的話朝道祖和佛祖短暫地過了一招。
道祖言‘大道無為,上善若水’,這是道祖的成道真言,大道無為而無所不為,意思是他雖為道祖,但對與道門弟子卻是行‘無為之教’,道祖既行無為之教,那么道門弟子自然要走‘無所不為’之路。而上善若水則正好補充了大道無為,盡管道門弟子修煉之路‘無所不為’,但終歸以善為先,講究不爭少爭,處卑而謙懷。所以我道門對天庭的統治是沒有妨礙的,其行為是從根本上符合天規玉律的。
至于佛祖所言,屬于一種辯證哲理,有天庭就有教門,有教門就有修行,天庭與教門是相輔相成、相連相生的,兩者并無沖突,所以‘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方鑒心頭一嘆,自己的道行還淺的很吶。
于是他恭敬地道:“回陛下,聞聽道祖、佛祖之言,使臣豁然開朗,受益匪淺,臣當拜謝。”
玉帝聞言心懷大慰,忠心耿耿,且知進退,明事理,這才是股肱之臣的樣子,心中對方鑒更是看重了。
于是在玉帝點頭授意之下,方鑒先是朝太上老君稽首一禮,太上老君含笑點頭。然后又朝西方稽首一禮,隨后只見凌霄寶殿上一朵蓮花顯現,微微亮起一道佛光,隨即便徹底消隱而去。
“方鑒。”玉帝開口叫道。
方鑒連忙肅聲應道:“臣在。”
玉帝道:“汝德行俱佳,勤修善練,又于土地神職之上造福生靈,安定一方,功績卓絕。朕晉你為元六品仙官,任北俱蘆洲西華州斷界山山神,賜九龍節杖。持九龍節杖,可隨意調遣天庭之外駐扎的元三品以下仙官及天兵天將。”
這番賞賜一出,頓時讓在場的許多神仙羨慕了,不是羨慕那九龍節杖,在場的每一位仙官出去都有權利調遣天兵天將。
他們羨慕的是這個小小的土地神一步登天簡在帝心,不僅讓玉帝直接提拔為六品仙官,而且還賜下了九龍節杖。
要知道元三品仙官獲賜九龍節杖,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唯一的解釋就是方鑒深得玉帝的喜愛與看重。
方鑒聞言,當即頓首揖拜道:“謝陛下厚恩,臣定當勤勉于職,不負陛下厚望。”
“平身吧。”玉帝心情很好,朝方鑒說道:“出任斷界山山神責任重大,你不僅要勤勉,更要謹慎,凡是謀定而動,不可魯莽,以免陷自己于危難之中。”
方鑒感激地道:“臣謝陛下關懷囑托,定當勤勉謹慎,早日協助微聲真人抓捕四目妖君,取回注生簿。”
“好。”玉帝頷首道:“具體的事情,下殿后你隨殿前左衛將軍去太玄都省靜候,大主使自有安排。”
方鑒領命道:“是,陛下,臣請告退。”
“準。”玉帝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