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鑒率先行禮之后,樂正真人再次為方鑒介紹道:“想必你也知道了,這位便是你們天法院的院主,荀卿道友。”
樂正真人指著儒雅文秀的男子道:“你應該聽說過荀卿道友得道前在凡間的另一個稱謂:荀子。”
“哦?”方鑒微微一怔,“莫非就是儒門后圣‘荀況’的荀子嗎?”
方鑒話一說完,那位儒雅文秀的中年男子便笑道:“正是貧道。”
方鑒頓時大為驚異,這位荀子可不得了,他不僅是儒門學說的繼承者,更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所以在他死后,被后人尊為‘后圣’。
且不說他本人,就說他那幾位弟子:李斯、韓非、張蒼,哪個不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而且他還有一位再傳弟子,名叫‘賈誼’,不錯,就是那位寫出《過秦論》的賈誼。
方鑒讀過賈誼的過秦論,尤其是讀到《過秦論》中:‘...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這一段時,更是大為震撼。
有著這樣弟子的人,難怪死后會被天庭敕封為天法院的院主,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不過說起來,這位后圣的身上還是儒家氣質為主,真要適合天法院的職司,還是法家那批人最為合適。
但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法家那批人過于極端,行事極為殘暴狠厲,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善功讓他們死后封神。
因為法家的法,是嚴刑峻法,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為了蒼生百姓,而是為了君主或者統治階層而服務。
天庭是三界的主宰,天法是以天道規則‘眾生平等’、‘勸善蒼生’、‘護佑眾生’為主的,并不是以某一家、某一姓、某一人或者某一個統治階層為主。
方鑒連忙再次稽首行禮,這一次行禮比上一次更為鄭重嚴肅,一是禮先圣,二是禮上神。
荀卿上前扶起方鑒,笑道:“不必這般多禮了,你既已入我天法院,以后就都是同僚了,隨意些吧。”
“是。”方鑒應道。
隨后荀卿轉身對身后那些天法官們說道:“都過來自己介紹一下,我就不代勞了。”
說完,那十名天法官紛紛上前,依次向方鑒稽首行禮,并一一自我介紹道:
“貧道界清,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昌霞,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恕亭,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周炤,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秦易,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廣化,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泉凈,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邵陵,見過鴻清道友。”
“貧道宋慈,見過鴻清道友。”
當方鑒聽到宋慈這個名字的時候,眼睛微微一亮,雙目朝前看過,果然看到一位身材挺拔,容貌肅然的男子正看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