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小晨為我們村做了那么多。還幫忙養魚、養鴨子,那片地就當是咱們一點心意吧!”
“小晨,你怕是不知道,那片地種糧食,簡直就是浪費力氣呀!我看,還是別折騰了。”
……
楊晨用手虛壓了幾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我知道,大家對地薯改良而成的番薯有成見。你們等一下,我讓我媳婦帶一些過來,給大家過目、品嘗一下。”
無論是劉蕓,還是岳父那一家,都吃過番薯,他們恨不得將前面種下去的高粱拔掉,重新種下番薯。
老村長笑而不語,有那些家伙后悔的時候。等吃過番薯,他們就不是這么說話了。
很快,劉蕓兩姐妹挑著煮好的番薯過來。大家一窩蜂涌過去,要看看改良過的番薯長什么樣的。
那模樣,長得倒是和野生的差不多,只是大了四五倍。
而且,這香氣……有點不對呀!
劉蕓和劉雪拿起番薯,一條番薯掰成兩段,分給在場的村民。
大家一吃,驚呆:這真的是地薯那玩意改良回來的?
“好吃。”有個村民吃了一口,然后就不吃了,打算帶回去給孩子,讓家里的小家伙也吃兩口。
“小晨,這番薯,在沙地能種?要不,我們開荒一些山地來種吧!”有人建議。
這么好的糧食,不種一點,實在是可惜。
楊晨擺手:“不用繼續開荒,這番薯在沙地是有作為的,不用擔心。當然,你們想要種一點,過段時間我也可以給你提供番薯苗。具體怎么種,你們可以參考我的方法,到時候你們先參觀。”
這回,沒有人敢說楊晨不會種莊稼了。
小麥育苗、移植,現在的長勢喜人,誰都知道楊晨的種植方式才是最好的。
兩件事敲定之后,村長立即帶人去找魚苗回來。
而楊晨則是帶著他那幫青年,到魚塘邊搭建鴨棚。鴨棚搭建在魚塘的兩頭。塘邊的其他空地,他也讓阿樂開著耕耘機,將土地松一松,留著種其他東西。
一天后,村長他們帶回來五千尾小魚苗,都是只有手尾指大小的。有草魚,也有鯉魚和鯽魚。
“會不會太多?”老村長有點忐忑地問道。
他也不指望五千條魚全部長大,以后只要有一千條魚,每家每戶都能分到好幾條,吃不完的還可以曬咸魚干。
楊晨翻了一下白眼:“咱這么大的一個魚塘,五千條魚算什么呀!不多。我還嫌少呢!”
把魚苗放到魚塘后,一條魚影都看不到了。
三天后,鴨棚終于搭建完畢。而楊晨空間中的畜牧場也終于升級,可以養鴨子了。隨后,他拿出五百只小鴨出來,分別放置在魚塘兩邊的鴨棚。
要不是魚塘足夠大,他還真不敢養這么多。
不少村民前來圍觀,五百只鴨子。大概每家能分到三只,剩下的就是楊晨的,大家都期盼鴨子能盡快長大。